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撫養孩子,“人多“就”力量大”嗎?

現在的孩子金貴, 還沒出生, 就各種準備, 萬事俱備只缺孩子啦。 一個孩子, 四五個撫養人, 個個都呵護備至, 看起來孩子落在了金窩窩裡, 享不完的福, 太多人疼愛了, 但其實也不儘然, 有時候, 撫養人太多, 帶來的問題, 卻也不小。

小豆子六歲了, 不怎麼愛跟人說話溝通, 如果有大人跟他說話了, 他也不怎麼搭理人, 常常一個人玩兒, 跟其他小孩子一起玩呢, 人是在裡面, 但玩著玩著, 就看見他落單了, 沒有融入進去。 這樣的孩子, 到了小學中段, 社交上的問題就更明顯, 跟其他孩子不太能夠交往, 往往獨來獨往,

其他孩子覺得他言行有些怪怪的, 表情有些怪怪的, 總有哪兒有些格格不入。

一大屋子人養, 怎麼還養出這樣不擅交往的孩子呢。

0-3歲的孩子, 需要發展親密關係能力, 所以, 他要與母親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結, 他與母親或者主要撫養人在每一次擁抱、換尿布、對視、餵奶中通過表情、聲音、身體接觸等等交流情感, 建立關係, 發展感受和情緒, 而感受能力是與人交往的基礎。

小豆子家裡有七個撫養人, 他有時候是小姨帶, 晚上跟著小姨睡, 有時是大姨帶, 有時候媽媽帶, 有時候外婆帶, 反正家裡人多, 誰有空誰抓一把, 好像孩子是小動物, 只要有人餵食, 身體能長起來就可以了。 但是, 這是人, 除了長身體, 還要發展情感和社交。

小豆子先由媽媽帶,

他被媽媽抱著, 對著媽媽笑, 跟媽媽建立了情感聯繫, 他很滿意, 結果, 突然呢, 媽媽消失了, 換了一張陌生的臉——小姨, 過去的情感連結斷了, 他遭受到了打擊, 他努力調整, 慢慢開始跟小姨建立情感聯繫, 他對著小姨笑, 享受小姨的懷抱, 慢慢地, 他跟小姨建立了情感聯繫, 突然有一天, 小姨消失了, 換了一張陌生的臉——大姨, 晚上突然就睡在了一個陌生人——大姨身邊, 過去的情感連結斷了, 他遭受到了打擊, 他很受傷, 他努力調整, 儘量想建立新的情感聯繫,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他有些懼怕再受傷, 那實在太痛了, 這感覺, 失戀過的人應該能體會。 於是, 他不再全部付出, 不再全部交出, 他與撫養人會減少情感的流動,
他顯得有些木木的……

所以呢, 小嬰兒, 請固定一到兩位撫養人, 白天抱著, 帶著, 晚上睡覺的人也要固定是他們, 不要誰有空誰抓一把。 我見過一個社交障礙的孩子, 嬰幼兒時期保姆換了13位, 這是要鬧那樣啊, 這樣害人啊。

而且, 主要撫養人最好溫暖平和, 不要暴躁不耐煩, 那會讓孩子心生畏懼, 害怕建立社交關係。

0-3歲無比重要, 孩子要發展核心人格, 要發展自信, 要發展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不停換人, 不停損害他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最後會養出一個“主動切斷與他人感受通道”的孩子。

在這時, 人多, 不一定力量大啊。

再來說說“人多嘴雜”這個話題, 現在小孩子的“注意力缺損”這個問題之廣泛, 已經有目共睹。 好動坐不住,

或者默默走神, 總之, 上課的知識聽得到一半就不錯, 回來寫作業各種走神磨蹭, 寫到深更半夜, 全家人雞飛狗跳都沒弄完。

凡是有“注意力障礙”的孩子, 幾乎在0-3歲都有急躁暴躁碎碎念的家長, 如果家裡撫養人有上四五個, 那麼話就多了。

孩子剛上餐桌, 一家人就開始了:

“你洗手沒有?咹——你就爬上桌子了?”

“哎, 你不要管他, 來, 乖乖, 來先喝湯。 ”

“妹妹, 吃青菜, 小白兔都喜歡吃青菜。 ”

“欸, 你的手, 不要亂抓, 好生拿, 不要伸到碗裡去了。 ”

“不要說話, 嘴巴裡有飯不要說話, 聽到沒?”

……

吃個飯都不清淨, 孩子總是被插入、被打斷、被干涉, 專注力自然會下降, 因為無法沉靜下來, 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 比如享受一頓飯。

另外, 家裡人多, 難免鍋兒碰著盆兒, 爭吵不休。

各種兩口子捉對廝殺:父母吵, 外公和外婆吵, 爺爺和奶奶吵;各種親子捉對廝殺:媽媽和外婆吵, 媽媽和外公吵, 爸爸和奶奶吵, 爸爸和爺爺吵。

然後, 他們說:大家對孩子都很好。

鬼扯!

對孩子好, 就給他一個良好的生存系統。

有高中女生, 父母在客廳裡吵打得驚叫喚, 她帶著金毛狗躲在臥室裡, 有小學生, 媽媽和外婆外公一開戰, 她就抱著弟弟躲到臥室裡。

這些打架吵架雖然沒有吼孩子, 但是冷戰熱戰一開始, 家裡的“安全”和“溫暖”就喪失了, 孩子生活在這風起雲湧裡, 內心惶恐不安, 臉上呆若木雞, 人慢慢就冷下來了。

欸, 你們這一屋子大人湊到一堆, 是來帶孩子的, 還是來合夥折磨他們的呢?

不是所有人數眾多的家庭都問題多多, 主要還是在人,如果性格寬厚平和,溫暖活潑,彼此支持,而非彼此攻擊,那多也無妨啊,但是,如果這些人“活火山”較多,連在一起成了“火山群”,那就讓孩子“幾無立錐之地”啊。

如果撫養人急躁暴躁碎碎念,那還是少一位算一位吧。所以,首要的是減少人數,減少“老虎”級別人物。中國家庭,總是一個群體養一個孩子,如果能夠降低焦慮,就會發現,其實也不用那麼多人撫養一個孩子,帶得粗糙一些,也沒啥。

其次,人數沒法減少,但“說話總量減少”——有孩子說,我在家裡,只要有一個大人在數落我什麼,其他兩三個大人立刻開始幫腔,他們三四個人,一人一句,一人一句,從這件事說到那件事,從眼前說到過去,好煩啊。嗯,所以,我跟家長說,規定一個原則:父母為主要管理者,其他人對孩子的撫養意見,轉告父母來談,其他人跟孩子只聊閑天,不管理,不說教,不叨叨叨,不在父母管理時插嘴幫腔。

另外,家裡人多,所以,請每一個人放慢語速,不要一張嘴就噠噠噠,噠噠噠停不下來,語速快,信息量就大,就會排山倒海壓向孩子,這讓人很難受,孩子會不由自主關閉耳朵。所以說話要語速慢,信息量少而確定,要讓家寧靜。

還有,就是說話音量要低,尤其是女人,不要驚咋咋地吼罵,音量一高,情緒就壓向了孩子,煩躁油然而生,孩子會關閉耳朵,行動放緩,不予合作或者消極抵抗。

最後,就是吵架,如果家裡人要吵架,就在牆上貼一張紙條:吵架請下樓。要捉對廝殺的人,相約樓下花園去決戰,去爭奪控制權(比如:我是對的,你應該照辦),吵完了,在花園裡散步唱歌深呼吸,調整到情緒穩定了再回來。

總之,人多人少不是最主要的,人身上的溫暖溫厚氛圍最為重要。孩子不僅僅要吃飽穿暖,更需要情感的連結和慰藉,所以,請給孩子穩定溫暖安全的成長環境。

主要還是在人,如果性格寬厚平和,溫暖活潑,彼此支持,而非彼此攻擊,那多也無妨啊,但是,如果這些人“活火山”較多,連在一起成了“火山群”,那就讓孩子“幾無立錐之地”啊。

如果撫養人急躁暴躁碎碎念,那還是少一位算一位吧。所以,首要的是減少人數,減少“老虎”級別人物。中國家庭,總是一個群體養一個孩子,如果能夠降低焦慮,就會發現,其實也不用那麼多人撫養一個孩子,帶得粗糙一些,也沒啥。

其次,人數沒法減少,但“說話總量減少”——有孩子說,我在家裡,只要有一個大人在數落我什麼,其他兩三個大人立刻開始幫腔,他們三四個人,一人一句,一人一句,從這件事說到那件事,從眼前說到過去,好煩啊。嗯,所以,我跟家長說,規定一個原則:父母為主要管理者,其他人對孩子的撫養意見,轉告父母來談,其他人跟孩子只聊閑天,不管理,不說教,不叨叨叨,不在父母管理時插嘴幫腔。

另外,家裡人多,所以,請每一個人放慢語速,不要一張嘴就噠噠噠,噠噠噠停不下來,語速快,信息量就大,就會排山倒海壓向孩子,這讓人很難受,孩子會不由自主關閉耳朵。所以說話要語速慢,信息量少而確定,要讓家寧靜。

還有,就是說話音量要低,尤其是女人,不要驚咋咋地吼罵,音量一高,情緒就壓向了孩子,煩躁油然而生,孩子會關閉耳朵,行動放緩,不予合作或者消極抵抗。

最後,就是吵架,如果家裡人要吵架,就在牆上貼一張紙條:吵架請下樓。要捉對廝殺的人,相約樓下花園去決戰,去爭奪控制權(比如:我是對的,你應該照辦),吵完了,在花園裡散步唱歌深呼吸,調整到情緒穩定了再回來。

總之,人多人少不是最主要的,人身上的溫暖溫厚氛圍最為重要。孩子不僅僅要吃飽穿暖,更需要情感的連結和慰藉,所以,請給孩子穩定溫暖安全的成長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