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你不需要跟你父親一樣

剛出爐的2013年度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 《如父如子》繼續榜上有名。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中生代導演之一, 是枝裕和電影一向以平易近人的作風, 真情流露的態度吸引著中國影迷。

就如之前所調侃的, 是枝裕和在《如父如子》安排了一個純文藝、真藝術的演員陣容, 橋口亮輔跟河瀨直美的電影感覺不時亂入。 但在整體上, 這部片子還是典型的是枝作品, 創作脈絡上有跡可循, 有點像前作《奇跡》的變奏。 它的影像靜謐, 情感溫和, 淡淡然間, 有一種脈脈不得語的真意, 觸動人心。

雖然乍一看, 《如父如子》的故事相當狗血,

莫名其妙的程度, 好似瓊瑤劇, 但在引發嬰兒掉包的原因上, 是枝又暗黑了一把。 不過, 他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做更多糾纏——哪怕是往前一步, 做道德評價或社會批判。 當悲劇已經發生, 他所希望的是化解悲劇所造成的影響。 即相比較十年前的《無人知曉》, 是枝所要展示的背景物不是冷漠的社會, 而是日本的千千萬個家庭, 情感相通。

片中, 野野宮家的環境和人物周邊都以冷調影像出現, 規矩、缺乏生氣, 人物的溝通方式太過拘束。 作為殷實富足的中產階級家庭, 野野宮良多以自己的方式去培養和教育孩子, 希望他成為像自己一樣的商界精英, 性情果敢、意志堅定。 但很顯然, 兒子慶多不是這樣一個人。 野野宮家置身於高樓,

不接地面, 過著與齋木家截然不同的生活。 反觀齋木家, 即便為人父母的有些市井氣, 一間小屋子也未免過於局促, 物質不太有保障, 但父子間親密無間, 打打鬧鬧, 其樂融融。

因此, 《如父如子》並不像《奇跡》, 講的真是六歲小孩的困惑: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實際上, 福山雅治所飾演的野野宮良多才是絕對的主角, 這個自以為表現高分的富爸爸,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 自信心完全被擊潰, 進而引導觀眾開始思考:

如何當一個好爸爸。

電影裡有良多的自省, 他探望父母, 令觀眾感到意外, 同時也深化了人物形象本身。 然後也有孩子離去帶來的觸動, 他意外在相機裡發現了一組相片, 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視角。

但最令我感慨的是則是另一名父親告訴他的:你不需要跟你父親一樣,

你不需要再製造一個現在的家庭。 所以, 相比較於說, 這是一部家庭片, 不如說, 《如父如子》是一部親子題材的電影, 它告訴觀眾一個老生常談但又好像不無道理的結論:富爸爸不如好爸爸。

這部電影有兩個異常美好的段落, 一處是兩個家庭聚會, 郊外聚餐, 雙方各拿出相機來合影拍照。 邊上只有靜悄悄的小河水, 異常之搭調。 一處是野野宮父子間的和解, 他們在一條分叉的道路, 一上一下, 保持平行, 用差不多的速度走著。 道路終歸要匯合, 於是, 他們又終歸在一起了。

《如父如子》巧妙地切入了父子情感空間的罅隙, 小心翼翼, 怕驚動了兩個家庭的平靜, 不願意它往悲劇的路子走。

良多對兒子的關心負責、努力栽培, 其實完全來自早前的家庭影響, 而非金錢實力的飄飄然。 倘若沒有意外, 那又要造成一段看似平常、實則緊張的父子關係。 是枝甚至提出了更為大膽的設想, 父子關係可以超越血緣而存在, 你把我當做父親一樣對待, 那麼, 我就應該原樣奉還, 視你為己出的兒子。 在爸爸不在家的背後, 在感動常在的相片上面, 良多仿佛突然發現了被記錄的時光——父子間才能有的視角和情感。 那是一瞬間的影像, 卻承載了一名父親的人生。 如果要打一個比方, 那就是如今社交網路上天天曬娃的新人父母, 有一天突然發現, 子女也在認真注視著自己。 那一瞬間, 他們應該會更加明白,
什麼是“如父如子”。

巧合在於, 是枝也是借《如父如子》這部電影, 重新看待自己的父親身份。 在他看來, 沒有人是生為人父——不是說兒子一出生, 你就自動成了一個好爸爸。 如何定義好, 那是需要雙方乃至是多方達成的。

不是一瞬間, 而是許多年, 甚至是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