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江南好—記憶裡的故鄉

二·年節與吃食

世界上應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執著於食物的, 食文化在中國文化裡, 顯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大陸版《深夜食堂》的惡評如潮, 觀眾吐槽的一點就是劇情差也罷了, 食物也完全不知所謂, 這讓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怎麼忍。 丹麥生蠔氾濫, 一位川籍華人跑去做了18種味道的生蠔請客, 把歐洲人看傻了——他們一般只擠點檸檬汁生吃。

食物蘊含著這個悠久民族無數的情懷跟情感, 胃是最直接體現一個人歸屬地的。 時間更替, 歲月如梭, 食物跟隨時節相互輝映, 時節因吃食而豐富,

吃食因節日而深刻。

江南的冬天並不好過, 陰冷潮濕, 又不像北方集中供暖, 有關節炎的人在冬天是最難過的, 能酸上一整天。 於是祖先們因地制宜發明了“火桶”這個物件, 確乎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火桶是用一個中空的木桶, 中間可放置火盆, 火盆上再放上跟桶直徑大小的圓形鐵鍊子, 人坐在上面, 蓋一塊毯子, 能立刻得到最直接的溫暖。 這火桶有一種魔力, 能讓人黏在上面下不來。

小時候放了寒假坐在火桶上, 啃一截冰涼的甘蔗, 剝一個甘甜的蘆柑, 再配一杯高樂高或者阿華田, 看著西遊記白娘子, 那滋味簡直絕了。

我小時候那陣, 江南的冬天是會下雪的。 每次下雪的時候就成了小孩子的天堂, 堆雪人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荸薺做眼睛, 紅蘿蔔做鼻子, 再慷慨地把圍巾貢獻出來給雪人戴上, 拿下來的時候圍巾濕漉漉, 當然是不能給媽媽知道, 於是再自己戴上, 脖子又冰又癢。 可惜慢慢地全球變暖, 雪越來越少了, 不知道家鄉的孩童們可會再有我們那一代關於冬天的記憶。

沒有什麼比火鍋更適合寒冷的冬季了, 方便快捷且暖胃。 銅制的鍋裡面放點金黃的蛋餃、油豆腐, 鮮豬肉切片裹點生粉, 白裡透紅, 加上醬色的鹵牛肉、綠色的菠菜、粉色的藕圓子、白色的豆腐, 這些一起放在鍋裡, 隨著爐子裡的炭火忽明忽暗, 鍋子“突突突”冒著泡, 熱騰騰的蒸汽氤氳到屋頂上, 發出極鮮美的滋味來, 大人們喝點酒吹吹牛, 小孩子們光一塊湯豆腐就可以嘬很久。

窗外嚴寒刺骨, 屋內溫暖宜人。

圍爐夜話, 人生快事。

對於童年的我來說, 冬天比夏天更有一番滋味在於它夠熱鬧。 熱鬧的點, 當然是因為春節。 不為其他, 僅這段時間我有很多的同齡人玩耍, 多吃零食睡懶覺不會被訓斥, 這就已經足夠興奮了。

進入臘月, 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 每家的主婦都要想法拿到些好的豬腿, 用於曬臘肉。 傳統些的家庭還要手工做點芝麻糖, 薑糖等甜食。 我爺爺家就是, 做的時候一家人分工合作, 一邊忙活一邊聊天, 熱乎, 團圓。 臘月二十四農曆小年一過, 主婦們都會趕著菜市場關門之前, 採買好年後一周的食物。 在忙碌之間, 轉眼就到了大年夜了。

江南的年夜飯是沒有餃子的。

年夜飯的餐桌上必定有兩盤一樣的紅燒鯉魚, 一盤是放著做彩頭, 取“魚躍龍門, 年年有餘”之意, 另外一盤則用來吃。 其他的菜看各家習慣, 我家的餐桌上保留曲目一般是有鹵牛肉火鍋、臘肉炒大蒜、菜薹、山粉園子燒肉、珍珠圓子、八寶飯等等。

年夜飯之後, 收拾乾淨餐桌, 再開始擺上守歲的零食。 除了前面說的芝麻糖, 瓜子花生等堅果外, 還有茶葉蛋, 不過過年期間它的名字叫做“元寶”, 很有點身價倍增的感覺。 正月裡上別人家門拜年, 主人家總會邀請客人至少吃一個元寶, 討個好彩頭。

童年時期手機並未普及, 年夜飯後大家一般是磕著瓜子看看春晚, 小孩子覺得無聊會出去放炮仗。 說到放炮, 我的家鄉人民對此實在是非常執著,

從大年三十下午上山祭祖先開始, 炮聲此起彼伏, 幾乎要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一晚上, 守歲那一夜基本無覺可睡。 最近兩年為環保已經開始禁炮了, 不放炮的城市大年夜安靜了不少, 大家也都欣然接受了, 新的理念融進了傳統。

不覺中, 在閩南已經生活了十年, 因這裡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錦, 以至於我幾乎快要忘了四季更替的感覺。

今年清明回江南老家一趟, 發現滿街都是沁人心脾的綠, 這種綠鮮、嫩、閃閃發光, 讓人看一眼就想到怒放的生命。 其實這種新芽綻放的喜悅, 也正是因為有了冬季濕冷凋零的對比才更加鮮明啊。

冬去春來, 清明過後不久小孩子脫下棉衣的時候, 就該上巳節了。 古代上巳節是人們用來賞春光踏青的, 文人雅士還要“曲水流觴”,著實雅致,這種盛況我自然不曾見過,不過這一天在我們老家也有特定的習俗,且用特有的吃食以紀念。

“三月三,吃粑團”,在我們江南習俗裡,這一天歷代祖先會接受陽間子孫的祭祀,祭祀之後,大家都要吃粑團。“粑”在方言裡是“黏”的意思,吃粑團就是要把靈魂“粑”住,別丟了魂。老人都會特意叮囑,尤其是小孩子眼淺,定要多吃點粑團才好。

粑,用糯米或者大米磨粉做成,粑團的餡料各有不同,有放臘肉野菜的鹹口,也有豆沙紅棗的甜口,還有放野菜的篙子粑粑、野蒜粑粑。

我們家鄉最有代表性的是餃子粑,也叫米餃子。是用米粉擀的外皮,配上餡料做成約兩個普通水餃大小的餃子,上鍋蒸。米餃子的皮帶著大米的甜味,彈牙可口。內餡通常有豆角的,蘿蔔絲的,雪裡蕻的等等。最受歡迎也最常見的應該是豆角餡的,切得細細的豆角沫,配上點蒜蓉、肉丁、豆干、紅辣椒,紅綠相間,清鮮可口。蘿蔔絲餡的通常加點蝦皮,蝦皮沒有喧賓奪主,卻襯托出了蘿蔔的鮮甜,吃起來格外爽口。雪裡蕻餡的則非常考驗店家醃菜的技術,做得好的不要太下飯,可以成為脫穎而出的制勝關鍵。

春天小竹筍長得格外好,配著雪裡蕻清炒一下,也可入餡,清香彈牙,口齒留香,一口下去感覺整個春天都吃進嘴裡,美在心裡。

(待續。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公眾號:一池舊曲。草屋簡陋,請多指教。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文人雅士還要“曲水流觴”,著實雅致,這種盛況我自然不曾見過,不過這一天在我們老家也有特定的習俗,且用特有的吃食以紀念。

“三月三,吃粑團”,在我們江南習俗裡,這一天歷代祖先會接受陽間子孫的祭祀,祭祀之後,大家都要吃粑團。“粑”在方言裡是“黏”的意思,吃粑團就是要把靈魂“粑”住,別丟了魂。老人都會特意叮囑,尤其是小孩子眼淺,定要多吃點粑團才好。

粑,用糯米或者大米磨粉做成,粑團的餡料各有不同,有放臘肉野菜的鹹口,也有豆沙紅棗的甜口,還有放野菜的篙子粑粑、野蒜粑粑。

我們家鄉最有代表性的是餃子粑,也叫米餃子。是用米粉擀的外皮,配上餡料做成約兩個普通水餃大小的餃子,上鍋蒸。米餃子的皮帶著大米的甜味,彈牙可口。內餡通常有豆角的,蘿蔔絲的,雪裡蕻的等等。最受歡迎也最常見的應該是豆角餡的,切得細細的豆角沫,配上點蒜蓉、肉丁、豆干、紅辣椒,紅綠相間,清鮮可口。蘿蔔絲餡的通常加點蝦皮,蝦皮沒有喧賓奪主,卻襯托出了蘿蔔的鮮甜,吃起來格外爽口。雪裡蕻餡的則非常考驗店家醃菜的技術,做得好的不要太下飯,可以成為脫穎而出的制勝關鍵。

春天小竹筍長得格外好,配著雪裡蕻清炒一下,也可入餡,清香彈牙,口齒留香,一口下去感覺整個春天都吃進嘴裡,美在心裡。

(待續。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公眾號:一池舊曲。草屋簡陋,請多指教。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