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自己孩子都被打了,卻是家長的問題?憑什麼!


主講 |胡雲慧

編輯 |林錕

2018年1月, 遼寧省鐵嶺市樂高商場淘氣堡內, 發生一起鬥毆事件, 三個男人暴打一女人和一個孩子, 場面異常混亂。 被打女家長肋骨骨折, 其兒子昏迷。 而事件的起因僅僅只是兩名家長因孩子玩耍中產生摩擦。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的情況, 很多家長對此十分糾結, 在孩子被打的時候, 到底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教孩子打回去, 怕孩子只學會了暴力解決問題;不打回去, 又怕孩子備受欺淩。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孩子本就是善良的天使

每次家族聚會時,

幼稚園的小侄女總是被在地上爬的弟弟妹妹欺負哭, 有一次嫂子安慰哭著的小侄女:“下次他們再打你, 你就打回去。 ”沒想到小侄女不樂意了, 用著哭腔斷斷續續地說:“不行, 我們不能打人, 而且他們是弟弟妹妹, 比我小不知道我會疼。 ”

後來小侄女有了自己的一套方式, 她發現弟弟妹妹伸手過來的時候, 總是會先輕輕握住他們的手腕, 以免他們的突然襲擊。 小侄女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了怎麼去應對。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氣質, 善良是所有孩子的本性。 而我們卻常常把我們自己的是非觀念強加給了孩子, 忘卻了孩子本身的特質。

每個孩子就像是一種動物, 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 他們的這種本能,

是在一次次與他人交往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保持著自己的本心, 帶著他們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社交家, 他們會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社交方式, 不斷去改進自己的方式, 這不就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

但是,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總是急不可耐。 如同上面的新聞, 因為孩子的摩擦導致變成父母的摩擦, 我想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存在。 護子是每個家長的天性, 但是保護孩子並不是代表家長可以替代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 看到自己孩子被打, 立馬就坐不住了, 代替孩子去處理問題, 可是他沒有想過他能夠代替孩子處理一時, 不能代替孩子處理一世,

總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和別人的摩擦, 自己去品味這個過程的酸甜苦辣, 如果家長去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不就是在狠心剝奪自己孩子成長的權利嗎?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這些摩擦的, 也因為這些衝突, 孩子才明白如何與人相處, 孩子才會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危險系統, 他們會感受到哪一些人可能不適合相處, 如果要相處, 自己應該怎麼去相處。

孩子的問題終究是家長的問題!

自己的孩子都被打了, 卻是家長的問題?我不是在說夢話吧?孩子和人的交往一定是從家長身上學習來的, 家長在處理人際關係的展現出的技巧, 孩子會拷貝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中, 因此孩子的問題終究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要引導好孩子處理人際間的摩擦, 先要做的是檢視自己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首先, 家長要有這樣的認識, 孩子所有的一切經歷, 都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 只要不是關乎孩子性命, 孩子的一切經歷都是生命給與孩子最好的禮物, 它讓孩子蛻變, 讓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其次, 家長也要嘗試學會理解, 如果孩子被打, 打人的那個孩子也是可憐的。 因為這個孩子可能不是被家裡無比的溺愛, 就可能是父母本身就經常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 才會有這樣遇事就用暴力解決的傾向, 這樣的孩子難道本身不可憐嗎?

最後, 家長要認識到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處理這類問題, 一定是家長沒有教清楚界限。 除非校園暴力等極端事件,

我們要教給孩子用智慧的眼睛看到別人的優點, 幫助孩子明辨是非, 鼓勵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解決, 真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那麼在遇到孩子被打的時候家長要做些什麼?又有哪些技巧可以教授給孩子合理解決問題?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直播間!2018年5月13日(周日)晚20點30分公益課堂, 由中華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主講老師胡雲慧與您分享——《孩子被打, 要不要打回去》, 早一刻採取行動, 就少一個孩子被堵在角落, 就少一個孩子受到傷害, 少一個孩子放棄這個世界, 放棄自己的人生!

學習提綱

一、教孩子打回去的弊端

二、孩子被打, 家長如何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