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淨土宗三師教判

通過認識佛教丨從《三寶歌》開始, 我們重新認識了佛教, 通過認識佛教丨從佛教的角度認識世界, 我們重新認識了世界, 並知道淨土門是離開娑婆世界, 解脫輪回的殊勝法門。 那麼, 淨土法門之所以殊勝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 我們就說道說道這個事情。

教判, 即教相判釋, 亦稱教相、判教、教攝, 佛教術語, 意即判別解釋佛陀一生言行教法的相狀差別。 大乘八宗(律宗、三論宗、天臺宗、法相宗、華嚴宗、密宗、禪宗、淨土宗)都有自己的教判, 是建立各自教理的基礎。 在這裡, 我們講龍樹菩薩、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三位大師的淨土宗教判。

龍樹菩薩 難易二道判

《十住毗[pí]婆沙論·易行品》雲: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 有難有易;

陸道步行則苦, 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

或有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龍樹菩薩是大乘八宗的共同祖師, 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 被譽為“第二代釋迦”。 著有大量大乘論典, 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佛法有八萬四千無量法門, 適合於不同根機的眾生來修行。 如此多的法門就像世間的道路一樣, 有的困難, 有的容易。 其中淨土法門最為方便, 適用于一切眾生

在人世間, 步行走陸路是非常辛苦的, 而走水路只需坐在船上, 人在船上走動或不走動, 船都會載著人們到達彼岸。

用船比喻阿彌陀佛的願力, 眾生乘佛願力到達彼岸是很方便輕鬆的

大乘修行者從發心到成佛的漫長過程就是菩薩道, 菩薩道也是有難有易的。 修菩薩道自度、度人就要行六度, 即我們常聽說的“六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是度、到彼岸的意思, 六波羅蜜(多)就是六種能到達彼岸(即解脫生死)的方法, 包括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與智慧(般若), 其中精進波羅蜜(多)遍一切波羅蜜(多)(般若是根本), 代表六度, 即為聖道門, 所以龍樹菩薩用“勤行精進”代表難行的聖道門

相較聖道門容易的即是淨土門。 我們常常講“善根”, 說某某人有善根。 五善根即為信、進、念、定、慧。 淨土宗講信、願、行, 相信阿彌陀佛大願, 願意往生極樂淨土,

行動上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這其中以“信”為根本, 只有信受才有乘佛願力的方便, 因而龍樹菩薩用“以信方便”代表易行的淨土門

淨土法門不僅易行, 而且可以“疾至阿惟越致”, 快速地到達“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不退轉的意思。 想起我們小學時常常做的題目, 一個小動物從井底向上爬或者爬樹, 一天爬幾米還要掉下來幾米, 問多久能爬出去或者到樹頂。 修行也是一樣的, 是會退轉的, 達到阿惟越致, 對於修行來說是很重要的, 而通過淨土門可以快速達到不退轉

那麼, 總的來說, 聖道門是苦難的, 淨土門是容易的

曇鸞大師 自他二力判

《往生論注》雲: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雲:菩薩求阿毗跋致, 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 二者易行道。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 于無佛時, 求阿毗跋致為難。 此難乃有多途, 粗言五三, 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xiàng]善, 亂菩薩法。 二者聲聞自利, 障大慈悲。 三者無賴惡人, 破他勝德。 四者顛倒善果, 能壞梵行。 五者唯是自力, 無他力持。 如斯等事, 觸目皆是。 譬如陸路, 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 願生淨土, 乘佛願力, 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 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 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 乘船則樂。

曇鸞大師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高僧, 髫年出家, 後得印度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授以《觀無量壽經》, 從此專修淨業, 自行化他, 朝野尊崇, 四眾傾服。 曇鸞大師是淨土宗早期教論行證的先驅, 奠定了淨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 開“他力本願”之端,

後世道綽、善導等祖師皆承繼其理論之源。 曇鸞大師一生著述豐碩, 其中的《往生論注》被譽為“中國淨土宗第一奇書”。 (曇鸞大師和陶弘景還打過交道,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瞭解。 )

曇鸞大師首先引用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的內容, 談到行菩薩道達到阿毗跋致(與阿惟越致相同)有兩種道路:難行道和易行道。 接著解釋難易的原因為何。

在佛陀涅槃後的五濁惡世中, 想求得阿毗跋致是很難的, 曇鸞大師說了五個原因:1.旁門外道表面外相看起來很好, 引誘眾生, 毀亂菩薩道正法。 (比如法X功)2.以聲聞乘為代表的小乘因只求自我解脫, 沒有慈悲心, 無法利益大眾, 障蔽了大乘佛法的慈悲。 3.一個好人在滿是壞人的環境中是不容易生存的, 無賴惡人會破壞他人殊勝的功德,甚至會使缺少勇猛、智慧的好人死亡。(比如前一陣南昌兩僧人被無賴惡人殺害的新聞)4.種善因得善果,但能力強大以後卻顛倒善果,不以此為基礎繼續精進修行,反而使用強大的能力造下更大的業,毀壞清淨的行為。5.只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沒有其他力量的幫助很難出離三界。這些事情在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是隨處可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修持菩薩道就像步行陸路,是很苦的。

那麼相對而言,在五濁惡世中修持淨土法門以求得阿毗跋致是容易的。只要信受與佛的因緣,相信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願,願意往生淨土,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就可以往生極樂淨土,在淨土中可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即可進入阿毗跋致。這個過程就如同水路行船一樣方便快樂。

曇鸞大師告訴我們,在當今的環境中,只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得到解脫的,如果能夠借助阿彌陀佛的力量就會容易許多

道綽大師 聖淨二門判

《安樂集》雲: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雲:“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複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 kuài ,通“快”]雨

是以諸佛大悲,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道綽大師,北齊並州文水人,是繼承北魏曇鸞一系淨土思想的大師。其十四歲便舍俗出家,廣習經論,後為曇鸞大師的志向和修持所感動,專心修持淨土法門,精進不懈,無有疲厭,每日念佛最少七萬聲。經過多年修學,已成淨土法門高僧的道綽大師為開示有緣人,常在玄中寺開講《觀無量壽經》,直終圓寂講解此經達二百餘遍。因其晚年常住在玄中寺,寺屬西河汶水之地,後人又稱他為“西河禪師”。道綽大師的著作,傳下來的現僅有《安樂集》二卷,因淨土中才有永恆的安樂,故名為《安樂集》。(另,今天人們常見的念佛人以念珠念佛的方式便是源自道綽大師。)

問: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從久遠的無始劫以來,也曾有很多佛出世度化眾生,為什麼到了現在,眾生仍在生死輪回中,不能出離三界火宅呢?

答:依照大乘佛陀的教法,大概是眾生得不到可以解脫生死的兩種殊勝的方法,所以不能出離三界火宅。那麼這兩種殊勝的方法是什麼呢?一是聖道門,二是往生極樂淨土。其中的聖道門在當今的時代已經很難證得了(聖道門並非一直是難行道,而是在當今的五濁惡世中是難行道)。難以證得的原因一是我們距離佛陀的時代太過遙遠,二是聖道門道理深奧,解讀卻很稀少。因此《大集月藏經》說到:“末法時代中,無數的眾生修行聖道門,沒有一個人能夠得道。”

當今末法時代,是五濁惡世,只有淨土這一種法門,可以得道。

所以《大經》(即《無量壽經》)說:“如果有眾生,即使一輩子造惡,但在臨終之時,能夠連續稱念十聲我阿彌陀佛的名號,若是這樣不能往生極樂淨土,那我就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能成佛。

(因為阿彌陀佛現已成佛,所以如此稱念定能往生。另外,即使一輩子作惡,在臨終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也可往生,並非是說修行行善沒有意義,而是要突出稱念佛號的功德是巨大的,不可思議的,甚至一輩子作惡與一輩子行善的差別在這樣的功德面前也可忽略不計。但是,一輩子作惡的人不信正法,更不可能稱念佛號,即使稱念也不可能做到專心不亂,這樣是很難成功往生的。所以想要往生,還需精進行善,平時下足功夫,生死考驗前才可臨危不亂。)

一切眾生不能自知自量,如果根據大乘教法,真如法相以及第一義諦(即真諦,緣起性空),這些都沒有人曾留心注意。

如果依據小乘教法,見道修道,得到阿那含、阿羅漢的果位並斷除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不管是修道人還是俗家人,都沒有能做到的。

(小乘四果:一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到達阿羅漢果位的時候,煩惱都已斷盡。

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見、疑、貪、嗔恚。

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傲)慢、無明根本)

即使得到了人天果報如此的福報,也都是通過修持五戒十善而招感的。但是能夠修持五戒十善的人也非常稀少了。(不能修持五戒十善,人天果報都得不到,墮入三惡道,遑論出離三界,解脫生死。)

(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身三”,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癡。身、口、意分別代表行為、語言和思想。)

如果說到眾生生起惡念,造下罪業,這與疾風驟雨又有什麼區別。

因此,眾多的佛非常慈悲,勸說眾生回歸淨土。即使一輩子作惡,只要能專心一意,常常念佛,一切障礙自然而然消除,一定能夠往生淨土。

為什麼眾生都不考慮往生淨土呢?!

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判從表像上談了難行的聖道門和易行的淨土門。

曇鸞大師的自他二力判從原理上告訴我們為什麼有難易的差別,因為聖道門只依靠自力,淨土門則在自力基礎上借助了阿彌陀佛的願力。

道綽大師的聖淨二門判從根機上討論,當今的我們缺少聖道門的根機,因而很難修持聖道門,淨土門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殊勝方便的法門,再一個,還談到了成佛所在的地方不同,聖道門在娑婆世界成佛,淨土門在極樂淨土成佛。

淨土宗龍樹菩薩、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三師教判,確立了淨土宗的教理基礎,告訴了我們淨土法門殊勝方便的原因。

在最後,敲黑板,畫重點:

當今末法,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那麼,你要不要考慮往生一個呢?

聲明:內容源自善導書屋釋宗道法師、王路老師傳授。圖片來自網路。

無賴惡人會破壞他人殊勝的功德,甚至會使缺少勇猛、智慧的好人死亡。(比如前一陣南昌兩僧人被無賴惡人殺害的新聞)4.種善因得善果,但能力強大以後卻顛倒善果,不以此為基礎繼續精進修行,反而使用強大的能力造下更大的業,毀壞清淨的行為。5.只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沒有其他力量的幫助很難出離三界。這些事情在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是隨處可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修持菩薩道就像步行陸路,是很苦的。

那麼相對而言,在五濁惡世中修持淨土法門以求得阿毗跋致是容易的。只要信受與佛的因緣,相信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願,願意往生淨土,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就可以往生極樂淨土,在淨土中可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即可進入阿毗跋致。這個過程就如同水路行船一樣方便快樂。

曇鸞大師告訴我們,在當今的環境中,只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得到解脫的,如果能夠借助阿彌陀佛的力量就會容易許多

道綽大師 聖淨二門判

《安樂集》雲: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雲:“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複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 kuài ,通“快”]雨

是以諸佛大悲,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道綽大師,北齊並州文水人,是繼承北魏曇鸞一系淨土思想的大師。其十四歲便舍俗出家,廣習經論,後為曇鸞大師的志向和修持所感動,專心修持淨土法門,精進不懈,無有疲厭,每日念佛最少七萬聲。經過多年修學,已成淨土法門高僧的道綽大師為開示有緣人,常在玄中寺開講《觀無量壽經》,直終圓寂講解此經達二百餘遍。因其晚年常住在玄中寺,寺屬西河汶水之地,後人又稱他為“西河禪師”。道綽大師的著作,傳下來的現僅有《安樂集》二卷,因淨土中才有永恆的安樂,故名為《安樂集》。(另,今天人們常見的念佛人以念珠念佛的方式便是源自道綽大師。)

問: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從久遠的無始劫以來,也曾有很多佛出世度化眾生,為什麼到了現在,眾生仍在生死輪回中,不能出離三界火宅呢?

答:依照大乘佛陀的教法,大概是眾生得不到可以解脫生死的兩種殊勝的方法,所以不能出離三界火宅。那麼這兩種殊勝的方法是什麼呢?一是聖道門,二是往生極樂淨土。其中的聖道門在當今的時代已經很難證得了(聖道門並非一直是難行道,而是在當今的五濁惡世中是難行道)。難以證得的原因一是我們距離佛陀的時代太過遙遠,二是聖道門道理深奧,解讀卻很稀少。因此《大集月藏經》說到:“末法時代中,無數的眾生修行聖道門,沒有一個人能夠得道。”

當今末法時代,是五濁惡世,只有淨土這一種法門,可以得道。

所以《大經》(即《無量壽經》)說:“如果有眾生,即使一輩子造惡,但在臨終之時,能夠連續稱念十聲我阿彌陀佛的名號,若是這樣不能往生極樂淨土,那我就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能成佛。

(因為阿彌陀佛現已成佛,所以如此稱念定能往生。另外,即使一輩子作惡,在臨終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也可往生,並非是說修行行善沒有意義,而是要突出稱念佛號的功德是巨大的,不可思議的,甚至一輩子作惡與一輩子行善的差別在這樣的功德面前也可忽略不計。但是,一輩子作惡的人不信正法,更不可能稱念佛號,即使稱念也不可能做到專心不亂,這樣是很難成功往生的。所以想要往生,還需精進行善,平時下足功夫,生死考驗前才可臨危不亂。)

一切眾生不能自知自量,如果根據大乘教法,真如法相以及第一義諦(即真諦,緣起性空),這些都沒有人曾留心注意。

如果依據小乘教法,見道修道,得到阿那含、阿羅漢的果位並斷除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不管是修道人還是俗家人,都沒有能做到的。

(小乘四果:一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到達阿羅漢果位的時候,煩惱都已斷盡。

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見、疑、貪、嗔恚。

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傲)慢、無明根本)

即使得到了人天果報如此的福報,也都是通過修持五戒十善而招感的。但是能夠修持五戒十善的人也非常稀少了。(不能修持五戒十善,人天果報都得不到,墮入三惡道,遑論出離三界,解脫生死。)

(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身三”,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癡。身、口、意分別代表行為、語言和思想。)

如果說到眾生生起惡念,造下罪業,這與疾風驟雨又有什麼區別。

因此,眾多的佛非常慈悲,勸說眾生回歸淨土。即使一輩子作惡,只要能專心一意,常常念佛,一切障礙自然而然消除,一定能夠往生淨土。

為什麼眾生都不考慮往生淨土呢?!

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判從表像上談了難行的聖道門和易行的淨土門。

曇鸞大師的自他二力判從原理上告訴我們為什麼有難易的差別,因為聖道門只依靠自力,淨土門則在自力基礎上借助了阿彌陀佛的願力。

道綽大師的聖淨二門判從根機上討論,當今的我們缺少聖道門的根機,因而很難修持聖道門,淨土門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殊勝方便的法門,再一個,還談到了成佛所在的地方不同,聖道門在娑婆世界成佛,淨土門在極樂淨土成佛。

淨土宗龍樹菩薩、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三師教判,確立了淨土宗的教理基礎,告訴了我們淨土法門殊勝方便的原因。

在最後,敲黑板,畫重點:

當今末法,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那麼,你要不要考慮往生一個呢?

聲明:內容源自善導書屋釋宗道法師、王路老師傳授。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