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白起是個殺神

儒將風範, 殺神內核

我一直對白起這個歷史人物非常感興趣。 喜歡他的人視之如蜜糖, 討厭他的人拿之當砒霜。

白起, 本名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人, 秦國著名將領, 封武安君,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廉頗、李牧、王翦)。 秦國兩個, 趙國兩個, 說明問題呀!

白起是秦統一六國最大的功臣, 雖然他並沒有親自去滅掉任何一個國家, 但是他的征戰為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白起將六國打怕了, 打掉了他們的精氣神和抵抗之心。

如果說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紀律, 那白起征戰便給秦國帶來了自信。

一支軍隊什麼最重要?在冷兵器時代無疑是士兵, 一群有紀律又很自信的士兵組成的軍隊當然是無比強大的, 秦國恰好就擁有這樣的軍隊。

嚴格來說, 秦國不像一個國家, 而更像一支軍隊。 這個國家在戰國時代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戰爭打基礎。

他們提倡艱苦樸素, 為打仗儲備戰略物資;他們推行嚴刑峻法, 為打仗統一國民思想;他們大肆獎勵軍功, 讓秦國全民皆兵;他們積極抵抗北方遊牧民族, 雖然這是為了自保, 但秦軍得到了充分的練兵機會。

可怕的秦軍

再看看其他六國在做什麼。

南邊的楚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 遠離北方遊牧民族, 這個國家喜歡一切奢靡的東西, 喜歡漆器、音律, 喜歡美女、宴飲, “楚王愛細腰,

宮中多餓死”。 在春秋末年楚王作死一樣的逼走了伍子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伍子胥輔佐吳王闔閭險些滅掉了楚國。 其實從那時開始楚國已經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資格。

東邊還有一個曾經十分強大的齊國。 不過齊這個國家離秦國太遠, 中間隔著魏、趙、韓三國, 不太能夠感受到秦國的直接威脅。 秦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 對齊國這個遠方的朋友一向是交好的, 所以齊基本上對秦國的各種侵略行徑視而不見, 沒有一點大國的覺悟, 連譴責抗議都很少。

並且齊國和燕國互相牽制, 雙方仇深似海, 燕國大將樂毅帶領的聯軍險些將齊國滅掉, 雖然齊國自保成功, 但是元氣大傷, 燕國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雙方便一起成了紙老虎。

魏、趙、韓三國糾纏不清, 相愛相殺。 趙國雖然有厲害的騎兵、英明的將領(廉頗、李牧), 不過前後左右都是對手, 個個虎視眈眈, 自己的國力有限, 整日疲於奔命, 如果速戰不能速決, 那趙國便會被自己的後勤保障拖死。

秦國仿佛就是為統一六國而生的。 它坐擁函谷關, 佔據肥沃的關中平原, 民風彪悍、崇戰尚武, 經過上百年的休養生息, 幾代帝王勵精圖治, 國力強盛、軍隊精良, 天時地利人和秦國占全了, 你說它不統一誰統一?

如果說秦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那白起就是這當中最重要的砝碼。

白起一生征戰三十餘年, 除了遠在東方的齊國和燕國, 他痛揍過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四熊。 他攻取過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佔領魏國六十一座城;奪取過趙國的光狼城;楚國最慘,

被白起痛毆了好幾次, 連郢城(國都)都丟掉了。

相比白起輝煌的占地成績, 更出名的是他的殺神屬性。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最喜歡殺俘的將領, 據不完全統計, 白起有生之年殺俘近百萬。

中國戰爭史上最著名的殺俘事件便是秦趙“長平之戰”。

慘烈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本來趙國的主將是尚能飯否的廉頗。 這本是一次持久戰, 打了三年, 秦軍勢大, 趙國一開始採取固守策略, 避其鋒芒, 打消耗戰。

這時的趙國已經不是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的趙國了, 經年的戰爭使趙國疲憊不堪, 後勤保障能力有限。

那為什麼廉頗還要和秦軍打消耗戰呢?我想這也是無奈之舉。

我們不能說廉頗的戰略是錯的, 和秦軍對攻固然爽快, 但被KO掉的幾率就像中國男足對上德國男足, 只要人家想踢, 你便沒有機會。

趙國畢竟是本土作戰, 秦軍屬于勞師遠征, 堅壁清野, 和對手比耐心是可行的, 但秦趙兩國的綜合實力差的太遠了, 三年的消耗戰先挺不住的反倒是家門口作戰的趙國。

“秦攻趙長平, 趙無以食, 請粟于齊而齊不聽。 ”

《戰國策·齊策二》

趙王也是實在沒轍了, 讓廉頗繼續守下去, 這四十萬趙軍便成了一個尾大不掉的包袱, 將趙國吃窮、吃垮, 那時便不攻自破了。

而唯一可依靠的齊國又是一貫的操行,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總想著坐收漁翁之利。 殊不知秦國騰出手來便會拿你開刀。

與其等著餓死, 還不如讓趙括衝擊一下, 成了皆大歡喜,輸了也賺個痛快。於是趙國求仁得仁,賺了個痛快,趙括被亂箭射死,四十萬趙軍被俘。

按我們的想法,俘虜了四十萬趙軍是好事呀!這可是有生力量,又是訓練有素的趙軍,改造一下思想便是革命同志。

不過那時候並沒有思想政治工作這一說法。秦國和趙國打了三年的消耗戰,自己也是強弩之末,哪裡還有糧食養活這四十萬精壯男人。

經過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分裂,那時的人沒有“中國”這個概念,只認自己的諸侯國,對其餘的缺乏歸屬感,誰能保證這些趙軍不會反復無常?這四十萬趙軍就像炸彈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便會爆炸,搞得秦國後院起火。

於是怎樣處理這些俘虜便成了頭疼的問題,放回去吧,那這仗算白打了,留下吧,養不起不說還養不熟。白起的做法決絕“阬之”,全給活埋了!這便是白起被後世詬病的由來,殺孽太重,有傷天和。

從戰略戰術上來說白起無可挑剔,他指揮的秦軍是那個時代的最強者;從“利國利民”的角度上看白起更是無可厚非,他本就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殺死其餘六國的有生力量一點沒有負罪感。

畢竟那是戰國末期,奴隸制社會的影子還沒有完全消散,你不能要求一個秦國貴族對其他國家的軍隊有同理心。白起殺俘也是一種戰略思想,雖然殘忍,但在那個時代卻非常有效,既能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還能摧垮敵人的反抗之心。

強橫一時的趙國經過了“長平之戰”再無抵抗能力,據說當時趙國的都城邯鄲大街上已經很少能看見青壯年男子了,都被“阬之”了!

有人說你是個雙標狗,黃巢、張巡吃人就被你罵的體無完膚,白起殺俘近百萬我看你卻滿是讚賞。

其實是不一樣的,黃巢、張巡吃的是平民百姓,這與禽獸無異。白起殺的是職業軍人,我的理念便是“殺人者人恒殺之”,職業軍人,就要時刻做好被殺的思想準備,對俘虜的人道主義是近現代才有的事,你不能要求一個戰國時期的貴族有這樣超前的覺悟。春秋戰國殺俘經常發生,白起只是影響最大、殺的最多的那個,而吃人自古以來便是不被接受的。

白起為秦國立下赫赫軍功,卻不得善終。卸磨殺驢也是秦國一貫的做派,用你的時候捧你上天,用完了以後便棄之如敝履。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不過只要是變革,就一定會觸碰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於是商鞅成了秦王和貴族們博弈的犧牲品,慘遭車裂。

白起也一樣,戰功赫赫、功高震主,這樣的猛將本就受帝王猜忌,白起後期又和秦王的戰略意見相左,屢次稱病拒絕出兵,被秦王逐出咸陽。功臣被逐只是一個開始,後招往往接踵而至。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翻譯一下。秦昭王對臣子們說:“我把白起從咸陽城趕出去,他心裡不服氣呀!嘴上逼逼叨個不停!”。於是讓人給白起送了一把劍“自己心裡有點逼數”,白起拿著劍比量著脖子,很無奈的說:“我抱你家孩子下井了還是點你家房子了?你要這樣趕盡殺絕!”。

看見沒,這又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我貶你,我攆你,你嘴上逼逼就該死,就算你嘴上不逼逼,我也說你心裡逼逼了(所謂腹誹),因為我就想弄死你!

白起也對自己長平殺俘的事耿耿於懷。

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成了皆大歡喜,輸了也賺個痛快。於是趙國求仁得仁,賺了個痛快,趙括被亂箭射死,四十萬趙軍被俘。

按我們的想法,俘虜了四十萬趙軍是好事呀!這可是有生力量,又是訓練有素的趙軍,改造一下思想便是革命同志。

不過那時候並沒有思想政治工作這一說法。秦國和趙國打了三年的消耗戰,自己也是強弩之末,哪裡還有糧食養活這四十萬精壯男人。

經過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分裂,那時的人沒有“中國”這個概念,只認自己的諸侯國,對其餘的缺乏歸屬感,誰能保證這些趙軍不會反復無常?這四十萬趙軍就像炸彈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便會爆炸,搞得秦國後院起火。

於是怎樣處理這些俘虜便成了頭疼的問題,放回去吧,那這仗算白打了,留下吧,養不起不說還養不熟。白起的做法決絕“阬之”,全給活埋了!這便是白起被後世詬病的由來,殺孽太重,有傷天和。

從戰略戰術上來說白起無可挑剔,他指揮的秦軍是那個時代的最強者;從“利國利民”的角度上看白起更是無可厚非,他本就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殺死其餘六國的有生力量一點沒有負罪感。

畢竟那是戰國末期,奴隸制社會的影子還沒有完全消散,你不能要求一個秦國貴族對其他國家的軍隊有同理心。白起殺俘也是一種戰略思想,雖然殘忍,但在那個時代卻非常有效,既能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還能摧垮敵人的反抗之心。

強橫一時的趙國經過了“長平之戰”再無抵抗能力,據說當時趙國的都城邯鄲大街上已經很少能看見青壯年男子了,都被“阬之”了!

有人說你是個雙標狗,黃巢、張巡吃人就被你罵的體無完膚,白起殺俘近百萬我看你卻滿是讚賞。

其實是不一樣的,黃巢、張巡吃的是平民百姓,這與禽獸無異。白起殺的是職業軍人,我的理念便是“殺人者人恒殺之”,職業軍人,就要時刻做好被殺的思想準備,對俘虜的人道主義是近現代才有的事,你不能要求一個戰國時期的貴族有這樣超前的覺悟。春秋戰國殺俘經常發生,白起只是影響最大、殺的最多的那個,而吃人自古以來便是不被接受的。

白起為秦國立下赫赫軍功,卻不得善終。卸磨殺驢也是秦國一貫的做派,用你的時候捧你上天,用完了以後便棄之如敝履。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不過只要是變革,就一定會觸碰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於是商鞅成了秦王和貴族們博弈的犧牲品,慘遭車裂。

白起也一樣,戰功赫赫、功高震主,這樣的猛將本就受帝王猜忌,白起後期又和秦王的戰略意見相左,屢次稱病拒絕出兵,被秦王逐出咸陽。功臣被逐只是一個開始,後招往往接踵而至。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翻譯一下。秦昭王對臣子們說:“我把白起從咸陽城趕出去,他心裡不服氣呀!嘴上逼逼叨個不停!”。於是讓人給白起送了一把劍“自己心裡有點逼數”,白起拿著劍比量著脖子,很無奈的說:“我抱你家孩子下井了還是點你家房子了?你要這樣趕盡殺絕!”。

看見沒,這又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我貶你,我攆你,你嘴上逼逼就該死,就算你嘴上不逼逼,我也說你心裡逼逼了(所謂腹誹),因為我就想弄死你!

白起也對自己長平殺俘的事耿耿於懷。

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