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從普教育兒來談談特殊教育


從普教育兒來談談特殊教育

這兩天微博上有一個視頻。 一個14歲左右的少年, 不知因為什麼事情。 對媽媽拳腳相加。 媽媽卻不敢還手或是有半點訓斥。 令人唏噓不已。 而令我稍許安慰的是, 年邁的奶奶擋在媽媽前面。 或許是殘留著最後的良知提醒了道德的底線。 少年每一次的攻擊都還是避開了老人。

然後評論都是一邊倒“丟了重新練小號吧。 ”“不打死還留著過年嗎?”也有人提出質疑“難道不是原生家庭多年的詬病薰陶出來的嗎?怪誰?”

是啊, 怪誰?怪孩子嗎?顯然不是。

ABA裡有一句行話就是“一切的行為都是有功能的,

也是可以改變的。 重要的是控制前因和結果”。

從孩子懂事開始。 他們的最初學習技能都是來源於模仿。 不管是我工作的機構家長還是身邊nt孩子的朋友。 都會有一個困擾說“為什麼我的孩子脾氣很暴躁, 為什麼我的孩子一不順他的意, 他都會這樣那樣的發火?我管不了他了。 怎麼辦?”

在我看來, 答案不在孩子身上。 這是值得家長去反思的一個問題。 答案無非兩個。 要麼是前因你給了他模仿的機會。 要麼就是你強化了他的結果。

說通俗點:

前者, 我們說孩子都是家長的鏡子。 你是什麼樣, 你的孩子身上通通會體現。 如果你細細觀察, 一個6歲以內的孩子會對家長大聲嚷嚷, 你會發現他的家裡一定有一個三分鐘就沒耐心的家長。

而後者強化, 那就是在孩子的發火不滿時, ”“我的孩子3歲就會寫字了, 可以嗎?”個人覺得這個問題無論是對於機構裡的孩子還是普通孩子都是家長很關心的。

那我們今天就來從特教從ABA談談普通孩子的教育問題。 全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 拿出來一起探討一下。

6歲之前的普通孩子學什麼呢? 學做人!立規矩!

是的, 你沒有看錯。 在ABA的教學目標裡, 有一句話很經典。 “課題是載體, 教的是孩子的能力。 ”也許目標有點大, 但是不用怕。 來來來, 我們來分解一下目標。

6歲之前的孩子,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人格的樹立和三觀的培養。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樂樂在幼稚園裡跟小朋友搶東西,

小朋友不給他他就開始打他, 還罵他說:“你要是不給我, 我就讓我哥哥打你!”……樂樂這樣的做法, 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 這一類的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 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 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但是, 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 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 明確地告訴他:“樂樂以後不能這樣做了, 這是粗野的行為, 是要挨批評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 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比如媽媽可以問:“樂樂現在知道錯了, 那麼以後要玩小朋友的玩具, 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 在這樣的環境中,

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 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 並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 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何處理已經自己的情緒, 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 等他長大後, 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 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 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 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 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 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 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樂樂一樣,

總是說:“媽媽是我的, 爸爸也是我的, 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 樂樂就會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建立自我意識, 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 這一件是爸爸的, 這個是媽媽的。 ”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 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 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 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 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 這種概念的區分, 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 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其實無論是星娃還是普通孩子,首先他們都是一個“社會人”,最終都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所以學會再多的知識點和課題,都不及先學習社會性規則和潛移默化的三觀培養來的重要。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教孩子做人才是“教學重難點”!



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其實無論是星娃還是普通孩子,首先他們都是一個“社會人”,最終都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所以學會再多的知識點和課題,都不及先學習社會性規則和潛移默化的三觀培養來的重要。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教孩子做人才是“教學重難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