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陽明、蘇軾人生經歷讓我們明白,人生這本書的作者不僅僅是本人

《尚書》裡有句話:“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 告訴世人人心自私危險, 道心幽昧微明, 必須精研專一, 誠懇地執行中道。 這句話原來一直理解不了, 可能和年齡有關, 閱歷少, 自己有一顆善心便認為天下的人都是善的, 自己是耿直的便認為天下的人都是耿直的。 年齡是個數字, 年齡的意義在於閱歷。 四十不惑, 是“人生經歷”這位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徹悟, 而不再迷惑的。 現在對《尚書》裡的這句話開始理解了。

同時在一代大儒王陽明、蘇軾的人生中, 看到了是四十歲前後的人生經歷成就了他們人生的輝煌。

王陽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 宦官劉瑾擅政, 並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 而觸怒劉瑾, 被杖四十, 謫貶至貴州龍場, 當龍場驛棧驛丞。 同時, 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 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 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 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 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 就有責任在身, 你還是上任去吧。 ”隨後他踏上路途, 來到貴州龍場, “萬山叢薄, 苗、僚雜居”, 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守仁沒有氣餒, 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 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 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

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 史稱龍場悟道。

元豐二年(1079年), 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 上任後, 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 這本是例行公事, 但蘇軾是詩人, 筆端常帶感情, 即使官樣文章, 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 說自己“愚不適時, 難以追陪新進”, “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些話被新黨利用, 說他“愚弄朝, 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 又諷刺政府, 莽撞無禮, 對皇帝不忠, 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 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 一時間, 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七月二十八日, 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 解往京師, 受牽連者達數十人。

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捩點。 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 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 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 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 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 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 蘇軾得到從輕發落, 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本州安置”, 受當地官員監視。 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 險遭殺身之禍。 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 他才算躲過一劫。

現在我們常常說, 設計人生規劃人生, 但是看到王陽明、蘇軾的經歷, 感覺到人生有的部分又是無法設計的,

無法設計的部分需要的是適應, 和感悟。 命運, 命的部分是唯一的安排, 運的部分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改變的。 人生就像在寫一本書, 一定要積極地構思, 按構思去寫, 但是寫完之後發現很多內容是之前沒有想到的。 想到的、沒想到的都是這本書的內容, 都成就了這本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