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三月廿八:創造漢字始祖——倉頡誕辰日

據《河圖玉版》記載:倉頡生於西元前4637328日, 逝於西元前4596年, 享年71歲。 倉頡是一位部落首領, 以陽武為都, 自立為帝, 號倉帝, 後為“史皇倉頡氏政權”, 延續了倉頡五世, 共計109年。 在炎帝神農氏榆罔12年葵巳, 也就是西元前4528年, 北方軒轅氏入侵倉頡氏政權的統治區域, 倉頡五世被擊敗而投降, 去帝號, 並向軒轅氏按歲進貢。

名頡原姓鳳, 其祖伏羲女媧後裔, 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在位時, 向南巡狩其領土, 登上陽虛之山, 然後順著洛水而下, 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處發現靈龜負書, 由此倉頡拜受洛書洛汭在今洛陽市洛寧縣境內,

今洛甯縣興華鄉西北仍留有倉頡造字台, 是後人為紀念倉頡帝而建造。 在幾千年前的上古, 河圖、洛書的出現, 預示著天象的變化, 人間新帝王的誕生。 因為歷史上許多文明始祖都和它有過一段故事, 倉頡也是其中一位。

倉頡, 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 生有睿德”。 他和沮誦受鳥獸足跡的啟迪, 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嘔心瀝血數十載, 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繩結雖有大小和形狀區別, 但年久月深, 難於辨識。 後倉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 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 從中受到啟迪, 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 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 開創文明之基, 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以此造出的形象, 遂稱為文字。 倉頡所創的文字有六類大意, 一類是指代事情的字, 如“上、下”, 二是指形象字, 如“日、月”。 三是指形聲字, 如“江、河”, 四是指會意字, 如“武、信”。 五是指轉注字, 如“老、考”。 六是指假借字, 如“令、長”。 指事情的文字, 在上為上, 在下為下。 指象形的文字, 日滿月虧, 仿照其形也。 形聲的文字, 以類為形, 配以聲。 會意的文字, 止戈為武, 人言為信也。 轉注的文字, 以老壽考也。 假借的文字, 數言同字, 其聲雖不一樣, 文意相同。 所以自黃帝到夏商周三代, 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動。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 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 最早提及倉頡者, 是戰國時期的荀卿。 其後, 逐漸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

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 當時沒有國家機器, 可見“史官”之說, 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盲目崇拜, 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 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

中國早在仰紹文化時期, 就有了圖書文字以後逐步演化成了真正的文字。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 遺存至今的尚有三千五百多個字, 甲骨卜辭記載了當時人們的種咱社會活動。 文字的形成標幟著人類進入文明的門檻, 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人們自然要感謝和頌揚文字的創造者, 於是出現了造字神話和造字之神蒼頡這個傳說人物。

倉頡的功績就在於, 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 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

倉頡把異體殊形的文字統一起來, 使它系統化、整齊化, 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中國之後, 效法倉頡推行“書同文字”, 強制對文字進行大規模的整理和規範。 《說文·序》中記載, 秦統一之前, “分為七國”, 各國之間“言語異聲, 文字異形”。 統一後, “隨想李斯乃奏同之, 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李斯作《倉頡篇》, 中車府令趙高爰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皆取史籀大篆, 或頗省改, 所謂小篆者也。 ”秦朝統一和簡化文字, 採用小篆。 由此可見, 文字的發明和流傳, 不是一人之力和一時之功所能完成的, 承載著更多祖先的智慧,

歷經反復篩選, 最終走向規範化, 被人們所接受。 倉頡作為漢字的發明者, 僅是諸多的為漢字發明做出貢獻的“智者”的代表和象徵。

在中華民族光燦奪目的歷史畫卷裡, 倉頡是一位介於神話與傳說之間的人物, 無論從神話學, 民族學或民俗學的角度考察, 他都是古之神聖者, 其赫赫卓著的功績在於“始制文字, 以代結繩之政”, 弄得“天雨粟, 鬼夜哭, 龍亦潛藏”, 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創舉。

全國有多處紀念倉頡的遺跡, 有倉頡陵、倉頡廟、造字台等。 在眾多倉頡及遺跡中, 始建於漢代者有四處:河南南樂、虞城、開封和陝西白水;始建于晉代者兩處:山東壽光和東阿;建于宋代者兩處:河南陽武、洛寧

參考資料:《中華遠古帝王世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