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哪吒的前世今生:誕生于伊朗,成長于印度,涅槃于中國

我們關于哪吒的印象, 多來自于明朝神話小說《西游記》和《封神演義》。

其實這兩本小說問世之前, 哪吒已經流傳甚廣了, 而且形象、身世已經定型。

愛好古代文學小說的朋友一定記得《水滸傳》中的地飛星項充, 外號就是「八臂哪吒」。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 《西游記》是吳承恩創作于嘉靖年間, 《封神演義》許仲琳創作于隆慶、萬歷年間。

《水滸傳》要早了二百多年, 當時里面的人物就有「八臂哪吒」的稱號, 說明當時哪吒之名早已廣為人知。

哪吒形象是逐漸豐滿的, 一直到明朝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哪吒。

哪吒最初的形象來源是古波斯的神話傳說中的「波斯戰神努扎爾(Nuzar)」。

在波斯傳說中, 努扎爾是「皮西達德王朝」(Pishdadian)的第七位國王, 其為「瑪努切赫爾國王」的三王子(這也是哪吒三太子稱呼的最初來源)。

對此傳說, 9世紀波斯詩人菲爾多西將其收錄進伊朗著名史詩《列王記》之中。

根據《列王記》記載, 在長達120年之久的瑪努切赫爾執政期間, 作為太子的努扎爾一直四處征戰。

努扎爾在父親死后接過王位, 執政7年后在和圖蘭人的戰斗中被俘虜誅害。

伊朗傳說中, 努扎爾本人及其眾多后代都成為圣人, 將在世界末日再度復活, 拯救世界, 被稱為努扎爾家族。

伊朗傳說中的努扎爾

這和《封神演義》當中的哪吒形象十分相似。

《封神演義》當中, 哪吒也是西周的討商先鋒, 也曾死后復生, 并且肉身成圣, 其父李靖、其兄金吒木吒也都成為神仙。

后來古波斯傳說傳到同為雅利安人統治的印度, 努扎爾的形象被佛教吸收, 形成了佛教護法神那吒(Nalakubara), 漢語譯作「那羅鳩婆」。

佛教文化中, 相傳那吒是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多聞天王)第三子, 《佛學大辭典》記載:

「那吒, 毗沙門天王之太子, 三面八臂大力鬼王也。 」

公元1世紀, 古印度佛教大師馬鳴所作《佛本行經》中說:

「毗沙門天王, 生那羅鳩婆, 一切諸天眾, 皆悉大歡喜。 」

北涼(397年-460年)時期, 《佛本行經》被引進中原翻譯成漢文,

但此時多聞天王之子仍然被稱為「那羅鳩婆」。

唐朝著名譯經高僧義凈大師(635~713)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中有云:

「我滅度一百年后。 有麼土羅兄弟二人。 一名那吒。 二名婆吒。 而于彼處。 建立寺舍。 當號名那吒婆吒。 」

這是「那吒」一詞首次出現于本土著作當中。

其后, 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也有很多關于哪吒的記載, 如《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謂:

「爾時那吒太子, 手持戟, 以惡眼見四方」、「那吒捧塔隨天王」。

唐玄宗時期, 鄭綮[qing]所著筆記小說《開天傳信記》中記載了宣律和尚路遇那吒的故事, 這是那吒第一次出現于佛經之外的著作當中。

到了宋代, 那吒的出現頻率逐漸增多, 形象也逐漸豐滿, 例如《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密庵和尚語錄》、《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等佛教經書中中已有那咤「三頭六臂、析骨還父肉還母」等情節。

佛教當中的那吒

隨著那吒為人們所熟知, 道教便在那吒的原型基礎上創造出了一個具有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哪吒。

道藏典籍《道法會元》、《寶誥大全》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均將哪吒正式收錄為道教神祇。

至今能看到的最早的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收有的「哪吒太子」條文,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云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于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 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于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 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于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 乾旋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于擊赤猴(花果山孫猴)、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在道教傳說中,哪吒地位尊貴,被敕封的的頭銜有「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則尊稱其為「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等。后世文學創作中,哪吒的形象正是來源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明朝,是自媒體大發展的時代,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典故于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象,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

其中以《西游記》《南游記》《封神演義》最為突出。

《西游記》中,哪吒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割骨肉還父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并且也講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

許仲琳的《封神演義》則在《西游記》的基礎上更加豐滿的哪吒的形象。

其中借鑒了《西游記》當中關于「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孩子模樣,這樣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小說當中的哪吒

從努扎爾到那吒到哪吒,我們可以看出,今天的哪吒是經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逐漸創造出來的。

同時,隨著各民族、各宗教的逐漸豐富其形象,努扎爾、那吒、哪吒也成了不同的神祗,努扎爾是努扎爾、那咤是那咤、哪吒是哪吒,不可混淆。

至今能看到的最早的明刻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收有的「哪吒太子」條文,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云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于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 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于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 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于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 乾旋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于擊赤猴(花果山孫猴)、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在道教傳說中,哪吒地位尊貴,被敕封的的頭銜有「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則尊稱其為「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等。后世文學創作中,哪吒的形象正是來源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明朝,是自媒體大發展的時代,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典故于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象,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

其中以《西游記》《南游記》《封神演義》最為突出。

《西游記》中,哪吒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割骨肉還父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并且也講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

許仲琳的《封神演義》則在《西游記》的基礎上更加豐滿的哪吒的形象。

其中借鑒了《西游記》當中關于「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孩子模樣,這樣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小說當中的哪吒

從努扎爾到那吒到哪吒,我們可以看出,今天的哪吒是經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逐漸創造出來的。

同時,隨著各民族、各宗教的逐漸豐富其形象,努扎爾、那吒、哪吒也成了不同的神祗,努扎爾是努扎爾、那咤是那咤、哪吒是哪吒,不可混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