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李志與張瑋瑋 三三肆在大理人民路的溫柔一夜


這是Figure的第125支

原 創 視 頻

張瑋瑋, 音樂人, 民謠歌手。

代表作《白銀飯店》。 李志好友, 「三三肆計畫」臨場嘉賓。

大理古城春風沉醉的夜晚, 人民路上只有幾家酒吧還透著暖黃色的亮光, 喧囂的一天即將歸於沉寂。

張瑋瑋抱著吉他, 坐到臨街的大門口, 隨意地彈了幾個音調之後, 開始唱一段即興, 像家鄉白銀的小調。

周圍很快聚攏起一些陌生遊客, 舉著酒瓶神態微醺。

沒多久, 李志也尋聲而至。 他散漫地倚在張瑋瑋旁邊的牆上, 臉上堆著笑意, 跟著節奏輕輕晃著頭。 樂手帶著吉他加入, 表演了一段SOLO, 大家哼著《戀戀風塵》的副歌,

隨性起舞。 空氣裡平添許多愜意, 星子悠悠地閃耀。

這是「三三肆」在大理的一夜。

這一夜無關巡演, 卻是「三三肆」在路上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民謠圈的往事

「我從19歲開始做樂隊, 現在42歲了。 」

2012年以首張專輯《白銀飯店》成名的民謠歌手張瑋瑋, 2013年就從北京移居大理, 繼續音樂演出和創作。 他和李志是超過十年的朋友, 在音樂上進行過多次合作, 李志的代表作之一《米店》的原唱就是張瑋瑋, 熟悉民謠的歌迷都知道他倆經常去對方的演出現場「客串」。

張瑋瑋還記得他們第一次相識, 是在南京的一家酒吧裡同台演出。 作為暖場嘉賓的李志在他之前唱了三、四首歌。 「這個人太羞澀了, 長髮把臉全部遮住, 全程沒抬頭, 聲音特別小,

就像一個拖把抱著一把吉他」。

個性內斂的李志, 與不喜歡油頭滑腦的西北漢子張瑋瑋性情相投。 「2008年以前, 北京音樂圈在中國是很有位置的, 一般玩音樂的人都要來北京, 在這圈兒裡拜拜碼頭, 交點朋友。 他不太來北京, 來北京也不太跟這些人打交道。 」

李志做《我愛南京》專輯時翻唱了張瑋瑋的《米店》, 主動給他發來授權協議。 在此之前, 張瑋瑋身邊的歌手們已經習慣了隨便互相翻唱, 連招呼都不用打。 張瑋瑋第一次見到授權書這種東西, 「我就簽了, 授權金額我記得填了10塊錢。 」張瑋瑋覺得李志這個小夥子做事厚道、有理有面。

他們成了「挺不錯」的朋友, 萬曉利、羅永浩等人都是張瑋瑋介紹給李志的。 在張瑋瑋看來, 拋去音樂才華不談,

李志跟其他音樂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做事的方法, 不江湖、不文藝, 有一種很規矩的較真。 「分得很清楚, 朋友、交情、工作, 對你的尊重, 然後回報所有的東西, 就是清清楚楚的, 不是亂糟糟的人。 」

李志做跨年演唱會時, 有個朋友為了支持他, 給了他一筆錢。 當時整個圈子的人生活都很困難, 自己也窮的李志覺得一個人拿錢不合適, 就分給大家, 定期發給十幾、二十幾個人, 其中就有張瑋瑋和萬曉利。 「有將近三年, 一天都不拖, 到時間就一個短信, 瑋哥這三個月是多少多少錢, 已經打到你卡上了。 」

張瑋瑋回憶, 那些人裡有幾個當時是完全不掙錢的, 「全憑一口氣, 孤獨地屹立在山岡上, 兩袖空空的那種」。 李志不求任何回報的資助,

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音樂圈缺少李志這種人」。

大理「回家」

李志在三三肆保山站的舞臺上向歌迷介紹張瑋瑋:「雲南一共16個地級市, (演出)進行到一半的時候, 張瑋瑋從大理跑來看我。 當時我都快哭了, 因為那是我最艱難的時候。 」

張瑋瑋一直關心李志的「三三肆計畫」。 雲南巡演期間, Figure拍攝的紀錄片《三三肆計畫:屬於李志的真人秀》第一集上線。 看到鏡頭中抑鬱難舒的李志, 張瑋瑋心疼了:「他說他特別痛苦, 心理、生理的壓力……我一下子覺得, 我這兩天怎麼才能對他更好一點?」

張瑋瑋從大理趕到了保山, 用他們之間最習慣的方式, 給對方做助唱嘉賓、同台飆歌, 來表達關心和支持。 之後, 張瑋瑋把李志和他的「大部隊」帶回大理, 李志曾經生活過的小院兒。

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 一群人圍坐在李志創作《關於鄭州的記憶》的桌子旁, 曬太陽、踢毽子、彈冬不拉、話當年。 李志神情嚴肅地講述被歌迷誤解的往事, 張瑋瑋模仿歌迷的口吻吐槽:「李志你變了!有房有車, 你變了!」

李志笑了。

男人四十

張瑋瑋相信李志能完成這個龐大、艱難的計畫。 「那些挫敗感、自我懷疑, 每個巡演的人都有」, 經驗無法互換。 但「不論狀態好壞, 他們的標準在那放著」。

作為志同道合的音樂人, 張瑋瑋對「三三肆」的理解, 與李志的初衷如出一轍。 親臨現場, 他看到李志樂隊所傳達出的東西, 從演出人員、音響師、燈光師的狀態, 到所有音樂、燈光、現場的感覺, 都對迷茫中的年輕人有特別正面的意義。 「他們會來看李志的演出,會知道他是怎麼做這個演出的。我們要相信有很多年輕人也希望過得更有意義,活得更有價值,做一個更好的人。」

作為老朋友,張瑋瑋認為「三三肆」對李志的意義是雙向的。「他在紀錄片裡說要影響別人,讓這個社會變好一點,他心裡有這個願望,這是一方面;我覺得另一方面,他會從這個事情裡面得到力量。」

李志和張瑋瑋都經歷了內地原創音樂漫長的低迷期,無人喝彩,艱難維生。那一代民謠歌手曾經的困苦,以及他們之間相互扶持、砥礪前行的往事,現在已經成了歌迷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但對於創作者自己而言,十幾年苦苦掙扎的印記,不會隨著時間淡去。

即使到了不為生計奔波的今天,他們依舊承受著各自未完成的理想和現實困境。站在四十歲的門檻上,未來似乎清晰可見,但又遙不可及。

張瑋瑋相信「三三肆」將激勵並成就李志。「他完成三三肆時才50多歲,生命還長著呢。有多少人能在50歲把真正的願望實現了,把自己的理想落實了?把這個國家仔仔細細地踏了一遍?全中國有多少人做到?」

在三三肆的舞臺上,張瑋瑋真情流露:「希望我們50、60歲的時候還能在一起玩音樂。如果李志在52歲時把‘三三肆’做完了,最後一場不論在哪,我就是坐著輪椅也要去。」

自 述|張 瑋 瑋|

李志是理智與激情的結合體

李志較真,特別理性,特別崇尚普世價值的推廣。他一直有這個責任感,不是喊口號,哄小孩兒。我知道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一個人首先能把對家人、朋友這套東西落實到自己身上,才有資格去跟別人說;自己都沒有做到,說不了多久就心虛了。

大家都會這麼想:做事一定要規規矩矩的。有時候就是懶得折騰,過得去就行了,何必呢?但是他會很較真,落實下來。這個還挺特別的,在朋友的人際關係裡面很加分。因為有時候大家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他特別清楚。

除了理性這些部分,他也是特別激情澎湃的一個人。他第一次跨年演唱會,演完了,走到台口,人已經激動得不行了,跟誰說了一句「咱們再上去玩一會兒吧」就沖回臺上。觀眾已經在退場了,他抓著麥克風喊「不要走,回來」,所有觀眾就回來,直接全部上臺了,就在江南劇場的舞臺上。

他也愛衝動,好就好在衝動、激情、感性和理性結合在一起。我周圍有好多人特別感性,特別有激情,但是完全不受控制的,幾年就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團糟,到最後被自己的激情把自己淹沒了。但是李志理性的部分能説明他把工作的部分做得更完善,讓生活更積極、更好一些。

三三肆計畫:把男生宿舍裡的夢想紋在了胸口

他們有(三三肆)這個計畫時,我一聽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像今天演出的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一個樂隊、歌手來這演出過。334個城市,中國所有的省,基本全部走一遍,跨度有多大?

我第一印象,這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他這麼想幹,我覺得也有可能真的幹成了。

他在胸口紋了一個中國地圖,寫著Made in China;在後背紋著「科學、民主、自由」。我覺得他把大學生的、年輕人的、男生宿舍裡面的一個夢想激情——某一個時期的——給保持下來了,並且一直在完成夢想。他要把這片地圖,用他自己的行動走一遍。

去年年底去南京的時候,他帶我去排練室,跟我說他買了設備。他說上一季演出是租的設備,這次用自己的設備。滿滿的一個倉庫,這回他就真帶出來了。20多個人,拉著一車設備,翻山越嶺的。這幾天我就一直在觀摩,看他怎麼處理,帶著這麼多的人,帶了這麼多東西,我真是沒想到!

他的壓力我之前無法體會,從保山到這兒,我慢慢感覺到了。帶著這麼多人,既要讓大家保持整齊的步調完成工作,還得讓大家保持活力、創造力、感情……他打麻將,每天叫大家一起吃飯,並不是他喜歡打麻將,他也絕對不是一個喜歡天天和一堆人吃飯的人。

他有這個責任,他得考慮大家這一路情緒怎麼樣?是不是累了,感到無聊?團隊是不是人心渙散?他得通過吃飯,組織大家去玩,打麻將,開那種很方言、很俚語的那些玩笑把大家給攏在一起。

要放棄自己的很多東西,個人的感受、壞情緒,挺可怕的。別人累自己也累,但是不能表現出來,還得給大家打氣什麼的。很累,真是很累,走這麼一個省比我想的要難很多。

但是他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真的,人是百煉成鋼,這個三三肆就是他對自己一個特別好的磨煉。如果一個事情壓你12年,完成的那一天,真的會獲得特別大的能量,完成自我的昇華。

我願意替李志完成三三肆,但我渴望孤獨的生活

我太希望他能完成了!我甚至想過如果有一天他遇著什麼事,某一個省不能演,我願意和郭龍翻唱他的歌,幫他把這個省演完,把三三肆計畫完成。

但我同樣清清楚楚、絕絕對對地明白,我是絕對做不出這事(三三肆計畫)的,我也不想這麼做。我不適合集體生活、集體工作。就這樣欣賞別人,也瞭解自己,才能清楚吧,我反正就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

我一路陪著李志,每天都要跟二十幾個人吃飯。樂隊的人都很好,我也挺喜歡他們的。我把摩托車給張怡然,因為我覺得她昨天那麼風光,要是騎著我的摩托車再去轉一圈,豈不是更完美?

我喜歡他們樂隊的人,但是你要讓我天天和他們一起吃飯、排練、工作12年……真的不行,我覺得我會丟掉特別多的東西。就這麼幾天我都受不了,特別希望一個人去路邊,靜靜地吃一碗米線。

我更東方一些。合理地處理人際關係、團隊工作這些,絕對是西方人的東西。東方的人際關係是模糊的,界限不清楚,全是緩衝地帶、灰色地帶、打太極拳的、你推我搡的,誰也不說出來。這是造就我們團隊一塌糊塗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受不了集體生活、集體工作,就是因為這個。那些灰色的彈性,人和人之間黏黏乎乎的東西,我知道不好,但我解決不了。

我適合孤獨的工作。我寫東西的時候,有時一個人在屋子裡面待一個禮拜。剛開始怎麼寫都不對,到了第六、第七天的時候越寫越順,洗著澡,切著菜,所有的時候就跟炸了一樣,句子就往出蹦。一想就開始寫,切了一半的菜都忘了。

那是一種特別極致的快感,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細胞全部打開,感覺跟所有的光線、天氣全部融成一體的感覺。

我就是渴望過上孤獨的生活。我想以最快的速度過上孤獨的生活,然後擺脫一切綁架,退出所有的樂隊,自己孤獨地待著就行。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他們會來看李志的演出,會知道他是怎麼做這個演出的。我們要相信有很多年輕人也希望過得更有意義,活得更有價值,做一個更好的人。」

作為老朋友,張瑋瑋認為「三三肆」對李志的意義是雙向的。「他在紀錄片裡說要影響別人,讓這個社會變好一點,他心裡有這個願望,這是一方面;我覺得另一方面,他會從這個事情裡面得到力量。」

李志和張瑋瑋都經歷了內地原創音樂漫長的低迷期,無人喝彩,艱難維生。那一代民謠歌手曾經的困苦,以及他們之間相互扶持、砥礪前行的往事,現在已經成了歌迷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但對於創作者自己而言,十幾年苦苦掙扎的印記,不會隨著時間淡去。

即使到了不為生計奔波的今天,他們依舊承受著各自未完成的理想和現實困境。站在四十歲的門檻上,未來似乎清晰可見,但又遙不可及。

張瑋瑋相信「三三肆」將激勵並成就李志。「他完成三三肆時才50多歲,生命還長著呢。有多少人能在50歲把真正的願望實現了,把自己的理想落實了?把這個國家仔仔細細地踏了一遍?全中國有多少人做到?」

在三三肆的舞臺上,張瑋瑋真情流露:「希望我們50、60歲的時候還能在一起玩音樂。如果李志在52歲時把‘三三肆’做完了,最後一場不論在哪,我就是坐著輪椅也要去。」

自 述|張 瑋 瑋|

李志是理智與激情的結合體

李志較真,特別理性,特別崇尚普世價值的推廣。他一直有這個責任感,不是喊口號,哄小孩兒。我知道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一個人首先能把對家人、朋友這套東西落實到自己身上,才有資格去跟別人說;自己都沒有做到,說不了多久就心虛了。

大家都會這麼想:做事一定要規規矩矩的。有時候就是懶得折騰,過得去就行了,何必呢?但是他會很較真,落實下來。這個還挺特別的,在朋友的人際關係裡面很加分。因為有時候大家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他特別清楚。

除了理性這些部分,他也是特別激情澎湃的一個人。他第一次跨年演唱會,演完了,走到台口,人已經激動得不行了,跟誰說了一句「咱們再上去玩一會兒吧」就沖回臺上。觀眾已經在退場了,他抓著麥克風喊「不要走,回來」,所有觀眾就回來,直接全部上臺了,就在江南劇場的舞臺上。

他也愛衝動,好就好在衝動、激情、感性和理性結合在一起。我周圍有好多人特別感性,特別有激情,但是完全不受控制的,幾年就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團糟,到最後被自己的激情把自己淹沒了。但是李志理性的部分能説明他把工作的部分做得更完善,讓生活更積極、更好一些。

三三肆計畫:把男生宿舍裡的夢想紋在了胸口

他們有(三三肆)這個計畫時,我一聽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像今天演出的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一個樂隊、歌手來這演出過。334個城市,中國所有的省,基本全部走一遍,跨度有多大?

我第一印象,這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他這麼想幹,我覺得也有可能真的幹成了。

他在胸口紋了一個中國地圖,寫著Made in China;在後背紋著「科學、民主、自由」。我覺得他把大學生的、年輕人的、男生宿舍裡面的一個夢想激情——某一個時期的——給保持下來了,並且一直在完成夢想。他要把這片地圖,用他自己的行動走一遍。

去年年底去南京的時候,他帶我去排練室,跟我說他買了設備。他說上一季演出是租的設備,這次用自己的設備。滿滿的一個倉庫,這回他就真帶出來了。20多個人,拉著一車設備,翻山越嶺的。這幾天我就一直在觀摩,看他怎麼處理,帶著這麼多的人,帶了這麼多東西,我真是沒想到!

他的壓力我之前無法體會,從保山到這兒,我慢慢感覺到了。帶著這麼多人,既要讓大家保持整齊的步調完成工作,還得讓大家保持活力、創造力、感情……他打麻將,每天叫大家一起吃飯,並不是他喜歡打麻將,他也絕對不是一個喜歡天天和一堆人吃飯的人。

他有這個責任,他得考慮大家這一路情緒怎麼樣?是不是累了,感到無聊?團隊是不是人心渙散?他得通過吃飯,組織大家去玩,打麻將,開那種很方言、很俚語的那些玩笑把大家給攏在一起。

要放棄自己的很多東西,個人的感受、壞情緒,挺可怕的。別人累自己也累,但是不能表現出來,還得給大家打氣什麼的。很累,真是很累,走這麼一個省比我想的要難很多。

但是他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真的,人是百煉成鋼,這個三三肆就是他對自己一個特別好的磨煉。如果一個事情壓你12年,完成的那一天,真的會獲得特別大的能量,完成自我的昇華。

我願意替李志完成三三肆,但我渴望孤獨的生活

我太希望他能完成了!我甚至想過如果有一天他遇著什麼事,某一個省不能演,我願意和郭龍翻唱他的歌,幫他把這個省演完,把三三肆計畫完成。

但我同樣清清楚楚、絕絕對對地明白,我是絕對做不出這事(三三肆計畫)的,我也不想這麼做。我不適合集體生活、集體工作。就這樣欣賞別人,也瞭解自己,才能清楚吧,我反正就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

我一路陪著李志,每天都要跟二十幾個人吃飯。樂隊的人都很好,我也挺喜歡他們的。我把摩托車給張怡然,因為我覺得她昨天那麼風光,要是騎著我的摩托車再去轉一圈,豈不是更完美?

我喜歡他們樂隊的人,但是你要讓我天天和他們一起吃飯、排練、工作12年……真的不行,我覺得我會丟掉特別多的東西。就這麼幾天我都受不了,特別希望一個人去路邊,靜靜地吃一碗米線。

我更東方一些。合理地處理人際關係、團隊工作這些,絕對是西方人的東西。東方的人際關係是模糊的,界限不清楚,全是緩衝地帶、灰色地帶、打太極拳的、你推我搡的,誰也不說出來。這是造就我們團隊一塌糊塗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受不了集體生活、集體工作,就是因為這個。那些灰色的彈性,人和人之間黏黏乎乎的東西,我知道不好,但我解決不了。

我適合孤獨的工作。我寫東西的時候,有時一個人在屋子裡面待一個禮拜。剛開始怎麼寫都不對,到了第六、第七天的時候越寫越順,洗著澡,切著菜,所有的時候就跟炸了一樣,句子就往出蹦。一想就開始寫,切了一半的菜都忘了。

那是一種特別極致的快感,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細胞全部打開,感覺跟所有的光線、天氣全部融成一體的感覺。

我就是渴望過上孤獨的生活。我想以最快的速度過上孤獨的生活,然後擺脫一切綁架,退出所有的樂隊,自己孤獨地待著就行。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