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自主汽車合資日企,光鮮過後或遭重擊

不久前, 我國自主品牌主力代表廣汽乘用車和吉利汽車, 與自動變速器龍頭企業日本愛信合資。 與完全依賴外資相比, 合資有進步意義, 但更深層次上, 卻是對自主變速器乃至新能源汽車的一次重創。

愛信不再傲嬌, 自主品牌前進一步

不久前, 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分別與日本愛信簽署合資協議, 宣佈成立了兩家新的合資企業, 主要投產6AT自動變速器。 兩家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均為1.17億美元, 愛信在合資公司中持股60%, 顯然佔據主導地位。

合資消息引來廣泛爭議,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 兩大自主品牌與日本愛信合資,

會對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器帶來一場災難。 《中國汽車報》還就此事件特意召開了一次“自主自動變速器發展研討會”, 足以看出此次合資的意義重大。

作為自動變速器領域的龍頭企業, 愛信此前一直都很傲嬌, 不肯與中國企業合資。 由於豐田控股愛信22.2%的股份, 因此愛信在中國生產的6AT自動變速器, 絕大多數都為豐田旗下車型配套。 得益於出色的平順性和可靠性, 目前愛信6AT自動變速器被很多自主品牌的高端車型採用, 包括吉利、廣汽、長安、長城等車企。 但由於供貨偏好及產能限制, 一些熱銷自主品牌車型常常面臨被愛信“卡脖子”的困境, 此前, 廣汽傳祺GS8產能爬坡緩慢, 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就是因為變速器供應量不足。

如今, 愛信不再傲嬌, 與廣汽和吉利合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自主品牌的一大進步。 至少我們已經從完全依賴進口走向合資, 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控產量和成本, “卡脖子”困境得以緩解。 近年來, 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市場銷量表現搶眼, 為了滿足消費者更高駕乘體驗的要求, 與愛信合作可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為征戰市場提供充足動力。

自主變速器市場遇衝擊

隨著我國汽車消費升級, 自動檔汽車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017年自動擋車首次超越手動擋車成為主流, 對比美國的80%, 我國目前新車中只有50%左右是自動擋, 未來自動擋仍將超越行業增速增長, 並將成為汽車產業的必爭之地。

在忍受被愛信“卡脖子”的年代,

有些自主品牌車企轉身投入自主研發。 長期以來, 為了打破愛信、采埃孚、捷科特等外資品牌的技術壁壘, 他們在自動變速器領域研發投入頗多。

經過近20年的艱苦創新, 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自動變速器的核心技術, 實現了技術突破, 目前很多企業正處於產業化突破的關鍵時期。 東安、盛瑞傳動、萬里揚等一批自主變速器企業崛起, 整車方面, 有上汽、長安、長城等車企在DCT雙離合變速器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正進入產業高速增長的初期。 2014年我國自主自動變速器市場佔有率不足1%, 2015年3%, 2016年7%, 2017年達到10%以上, 儘管占比快速增長, 但推廣應用時間仍相對較短、規模仍相對較少。 儘管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 但產業化突破尚沒有完成,

正處於產業化突破最關鍵時期。

而此時與愛信合資, 引進已經收回成本、非常成熟的產品, 對自主變速器確實衝擊不小, 甚至可以說是一場“災難”。 合資後, 愛信自動變速器價格必然會下降, 既能提高產品競爭力, 又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一些原本外購變速器的整車廠自然會更加偏愛。 如此一來, 處於產業化關鍵期的國產自動變速器市場空間將遭到擠壓, 對於已經投入巨額研發資金的廠商來說, 無異於一場災難。

電動化趨勢遭“淘汰”產品攪局

愛信6AT自動變速器已經有16年的歷史, 是全球銷量最大的6AT產品, 累計銷量超過千萬台。 目前, 愛信還研製出了更高級的8AT自動變速器, 並開始在國外產品上應用。 面向未來電動化趨勢,

愛信也有一定技術儲備, 擁有多款混動和插電混動產品。

相對8AT和插電混動變速器來說, 6AT已經不足為奇, 甚至是落後, 在電動化浪潮之下即將被市場淘汰。 愛信拿出這樣一款產品與中國合資, 加速擴大在自主品牌市場的份額, 謀取利益的同時, 也對我們自主品牌造成傷害。

據業內人士介紹, 自動變速器技術和產業是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動技術的產業基礎, 如果我國失去了自動變速器產業, 就意味著失去了混動和插電式混動節能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 混動和插電式混動變速器將會再次嚴重的依賴外資。

“日本作為混合動力技術全球的領先者, 在中國自主變速器產業化突破的最關鍵時期, 使中國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處於劣勢, 這是愛信合資的本質和目的所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汽車工程系科研副主任徐向陽徐向陽表示。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應以此來反思中國汽車產業缺“心”所帶來的重大問題,如果我們今天不奮起,三五年後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領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這是愛信合資的本質和目的所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汽車工程系科研副主任徐向陽徐向陽表示。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應以此來反思中國汽車產業缺“心”所帶來的重大問題,如果我們今天不奮起,三五年後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領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