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人們都知道, 安史之亂是唐朝時期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節點, 不過在我們所學的歷史中, 安史之亂往往都被一筆帶過。

提起唐朝, 總是對「盛世」二字津津樂道, 但是卻忽略了盛世之後的另一個極端, 正是安史之亂的爆發, 促進了大唐的滅亡。

要說安史之亂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什麼, 那大概就是同歷朝歷代的起義不同, 安史之亂並不是發生在末年時期, 反而是在唐朝發展的鼎盛時期爆發的。

唐玄宗即位以後, 創造出了空前的開元盛世, 百姓安居樂業, 朝堂安穩, 國庫充足, 唐玄宗末年時期, 他甚至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

說起唐玄宗, 人們總是繞不開一個流傳千年的名字——楊玉環。

後人總喜歡將安史之亂推到楊玉環的頭上, 誠然, 因為楊玉環深受寵愛, 所以楊家也因此在朝中權勢滔天。

宰相楊國忠是個品行不端之人, 他不但愛好喝酒賭博, 更是在任職期間專權,

敗壞朝綱, 就連他的族中人都對他相當不齒。

但是為什麼這麼一個人能當上宰相, 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 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

要說起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多多少少也跟楊國忠脫不了干係, 楊國忠一直是安祿山的死對頭, 兩人一直針鋒相對, 直到安祿山徹底爆發。

安祿山並不是漢人, 那時候唐玄宗聽從李林甫的建議, 只要不是漢人, 統統都要打壓, 安祿山為了活命, 還認了楊玉環當乾媽。

因為這層關係, 唐玄宗對安祿山才寵信有加。

奸臣神「助攻」, 長安淪陷

安祿山手中掌握著唐朝的兵權, 更是身兼三省節度使, 在朝中手握大權, 所以這引起了楊國忠的嫉恨, 總是想將他剷除, 兩人的關係逐漸惡化。

而此時的唐宣宗一方面想著讓兩人相互掣肘, 另一方面他也是安穩已久, 根本懶得管這些明爭暗鬥, 所以在唐玄宗的縱容下, 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原本安祿山就不是多麼安分的一個人, 再加上手握重兵, 掌管近20萬唐軍, 另一方面, 地方節度使得職權是非常大的,

當地的百姓都是「只知將命不知皇命」。

唐玄宗早就該想到, 倘若安祿山真的敢造反, 後果不堪設想。 更加可笑的是, 直到安祿山造反整整8天以後, 唐玄宗才徹底相信這一事實。

這一天, 安祿山打著剿滅楊國忠的藉口發起叛亂, 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各地的百姓早就已經苦不堪言, 安祿山所過之處, 各州縣的縣令甚至都打開大門迎接他。

8天以後, 唐玄宗終于召來楊國忠商議應對之策, 他派出了金吾大將軍高仙芝、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帶兵出征, 平息叛亂。

雖說兩大將軍同時出場, 看似威風凜凜, 實際上此時的唐軍早已中看不中用了, 軍中都是一些市井子弟, 有些小官職的也是來混日子的官宦子弟。

這樣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二人帶領軍隊遇上安祿山的時候, 的確給他造成了一些阻礙, 不過這點阻礙根本擋不住安祿山。

安祿山的隊伍一路勢如破竹,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洛陽, 此時的安祿山早就已經志得意滿, 他在洛陽稱帝, 皇帝當得像模像樣。

當年12月份, 洛陽淪陷以後,封常清與高仙芝二人商議,認為此時易守不易攻,于是他們推至潼關,打算修築工事以作防守之用。

這邊將士們在前線拼命,後方卻得意洋洋,讒言不斷,楊國忠根本不知戰場情形,一味進言,表示不能給胡人(指安祿山)喘息之機,現在應當一舉將對方擊敗。

與此同時,又有奸臣進言道,封、高二人此刻貪生怕死、貽誤戰機,罪不可恕,甚至更有人進言,兩人早已跟安祿山勾結,所以才停止進攻。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年邁,許是真的昏聵了,他聽信讒言,不分青紅皂白命人將封、高二位將軍斬首,可惜,兩位優秀的將領就這樣命喪黃泉。

二人走後,唐玄宗又讓大將哥舒翰上場,但是此時哥舒翰身體有恙,他屢次向唐玄宗說明緣由,但是此時唐玄宗也沒有別的指望了。

就這樣,哥舒翰硬著頭皮上場了,哥舒翰分析過戰事以後,也認為此地易守不易攻,于是下令固守城池。

安祿山在週邊掙扎好幾天,卻遲遲無法攻進來,正在心急如焚,誰知這時候唐玄宗給他做了一個優秀的「助攻」。

天道好輪回

唐玄宗聽信讒言,認為現在應該主動出擊消滅叛軍,否則這樣拖下去太浪費時間了,哥舒翰屢次說明情況,但是唐玄宗卻堅決命令他出擊。

這個消息讓安祿山心花怒放,他埋伏在半路,直接將哥舒翰的十幾萬大軍全部殲滅,哥舒翰本人也被擒住。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才終于知道後怕,他迅速帶著楊玉環以及皇子、大臣們出逃,長安也被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

他打進長安以後,昔日繁華的長安城一夕之間淪為人間地獄,他們在長安城中大肆行燒殺搶掠之事。

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散的散,安祿山原本就是胡人,他對漢人沒有什麼情感,所以對百姓們極盡淩辱。

每每闖到一戶百姓家中時,只要是能拿走的,連桌椅都沒有留下,實在拿不走的,就直接一把火燒掉。

叛軍們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城中從最開始的哭天喊地,一直到瞬間一片靜寂,因為此時城中除了叛軍,已經找不到活口了。

除了唐玄宗帶走的皇子與姬妾外,宮中剩餘的人口全被除掉殆盡,整個長安城變成一座灰暗破敗的廢墟。

根據記載,安史之亂過後,中國版圖整整損失了3千萬的人口。不過,但凡是造孽之人,最終都逃不過一句「天道好輪回」。

安史之亂由安祿山開始,亦是由安祿山之死而平息。

安祿山有一個兒子叫安慶緒,由于叛軍內部矛盾重重,相互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的局面,再加上安祿山為人殘暴,周圍不知多少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安祿山的位子虎視眈眈,安慶緒害怕位子被他人搶去,于是與痛恨安祿山已久的侍從李豬兒勾結,兩人合謀將安祿山一刀斃命。

安祿山走後,叛軍內部的混亂再也壓制不住,內部的爭鬥開始了巨大的內耗,僅僅一年的時間,安慶緒就損失了十幾萬的兵力。

安慶緒眼看控制不住局勢,只好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帶領10萬有餘大軍去抵抗唐軍,隨後又集結兵力誘殺安慶緒,自己吸收了安慶緒的兵馬。

史思明比之安祿山根本是大巫見小巫,他帶領的叛軍所過之處更是猶如蝗蟲過境,每每到一座城池,不光燒殺搶掠,還將壯丁跟婦女全都抓進軍營。

有姿色的就自己享用,沒有姿色的就全部除掉,一時之間到處橫屍遍野,生靈塗炭,人間活脫脫成為了地獄。

在這之後的兩年間,毫無疑問史思明也走上了安祿山的老路,叛軍內部起了內訌,他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除掉,叛軍內部分崩離析,再也沒有了戰鬥力。

剩餘的叛軍已經無法抵抗唐軍,他們有的自盡身亡,有的歸降唐軍,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最後就這樣草率收場了。

安史之亂過後,大唐受到重創,人口數量被對半砍掉,經濟徹底崩潰,中央也失去控制,從這之後,唐朝不是沒再出過明君,但是傾盡全力也沒能恢復曾經盛世的一半。

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導火索的確是安祿山,但是起因卻在唐玄宗的身上,所謂「盛極必衰」,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洛陽淪陷以後,封常清與高仙芝二人商議,認為此時易守不易攻,于是他們推至潼關,打算修築工事以作防守之用。

這邊將士們在前線拼命,後方卻得意洋洋,讒言不斷,楊國忠根本不知戰場情形,一味進言,表示不能給胡人(指安祿山)喘息之機,現在應當一舉將對方擊敗。

與此同時,又有奸臣進言道,封、高二人此刻貪生怕死、貽誤戰機,罪不可恕,甚至更有人進言,兩人早已跟安祿山勾結,所以才停止進攻。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年邁,許是真的昏聵了,他聽信讒言,不分青紅皂白命人將封、高二位將軍斬首,可惜,兩位優秀的將領就這樣命喪黃泉。

二人走後,唐玄宗又讓大將哥舒翰上場,但是此時哥舒翰身體有恙,他屢次向唐玄宗說明緣由,但是此時唐玄宗也沒有別的指望了。

就這樣,哥舒翰硬著頭皮上場了,哥舒翰分析過戰事以後,也認為此地易守不易攻,于是下令固守城池。

安祿山在週邊掙扎好幾天,卻遲遲無法攻進來,正在心急如焚,誰知這時候唐玄宗給他做了一個優秀的「助攻」。

天道好輪回

唐玄宗聽信讒言,認為現在應該主動出擊消滅叛軍,否則這樣拖下去太浪費時間了,哥舒翰屢次說明情況,但是唐玄宗卻堅決命令他出擊。

這個消息讓安祿山心花怒放,他埋伏在半路,直接將哥舒翰的十幾萬大軍全部殲滅,哥舒翰本人也被擒住。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才終于知道後怕,他迅速帶著楊玉環以及皇子、大臣們出逃,長安也被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

他打進長安以後,昔日繁華的長安城一夕之間淪為人間地獄,他們在長安城中大肆行燒殺搶掠之事。

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散的散,安祿山原本就是胡人,他對漢人沒有什麼情感,所以對百姓們極盡淩辱。

每每闖到一戶百姓家中時,只要是能拿走的,連桌椅都沒有留下,實在拿不走的,就直接一把火燒掉。

叛軍們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城中從最開始的哭天喊地,一直到瞬間一片靜寂,因為此時城中除了叛軍,已經找不到活口了。

除了唐玄宗帶走的皇子與姬妾外,宮中剩餘的人口全被除掉殆盡,整個長安城變成一座灰暗破敗的廢墟。

根據記載,安史之亂過後,中國版圖整整損失了3千萬的人口。不過,但凡是造孽之人,最終都逃不過一句「天道好輪回」。

安史之亂由安祿山開始,亦是由安祿山之死而平息。

安祿山有一個兒子叫安慶緒,由于叛軍內部矛盾重重,相互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的局面,再加上安祿山為人殘暴,周圍不知多少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安祿山的位子虎視眈眈,安慶緒害怕位子被他人搶去,于是與痛恨安祿山已久的侍從李豬兒勾結,兩人合謀將安祿山一刀斃命。

安祿山走後,叛軍內部的混亂再也壓制不住,內部的爭鬥開始了巨大的內耗,僅僅一年的時間,安慶緒就損失了十幾萬的兵力。

安慶緒眼看控制不住局勢,只好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帶領10萬有餘大軍去抵抗唐軍,隨後又集結兵力誘殺安慶緒,自己吸收了安慶緒的兵馬。

史思明比之安祿山根本是大巫見小巫,他帶領的叛軍所過之處更是猶如蝗蟲過境,每每到一座城池,不光燒殺搶掠,還將壯丁跟婦女全都抓進軍營。

有姿色的就自己享用,沒有姿色的就全部除掉,一時之間到處橫屍遍野,生靈塗炭,人間活脫脫成為了地獄。

在這之後的兩年間,毫無疑問史思明也走上了安祿山的老路,叛軍內部起了內訌,他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除掉,叛軍內部分崩離析,再也沒有了戰鬥力。

剩餘的叛軍已經無法抵抗唐軍,他們有的自盡身亡,有的歸降唐軍,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最後就這樣草率收場了。

安史之亂過後,大唐受到重創,人口數量被對半砍掉,經濟徹底崩潰,中央也失去控制,從這之後,唐朝不是沒再出過明君,但是傾盡全力也沒能恢復曾經盛世的一半。

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導火索的確是安祿山,但是起因卻在唐玄宗的身上,所謂「盛極必衰」,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