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興趣班,放棄才是孩子的常態

雙減之後, 很多孩子都像脫了韁的野馬, 「合法」地開始和老母親對抗。

興趣學習要長久地堅持本就很難, 很多孩子在系統學習之後就會感到厭煩。 雙減以後, 興趣類考級考證與升學的掛鉤早已解開, 那學鋼琴、舞蹈往往只是家長希望給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

如何能避免學了多年的興趣, 半途而廢?

1

興趣學習

放棄才是孩子的常態

作為家長, 幾乎都能夠感受, 讓孩子每天堅持練習樂器、書法有多難。

一遍一遍地催, 人家就是不動, 你這邊氣得火冒三丈, 人家還能嘻嘻哈哈喊「媽媽」, 老母親每天過得像「渡劫」一樣。

我的閨蜜楊楊媽, 一直都非常喜歡我的大兒子敏寶, 敏寶這些年鋼琴和跆拳道一直堅持著, 鋼琴最近剛考到9級, 跆拳道已經紅帶, 對于敏寶上興趣班獲得的這些小小「成就」, 她頗為羨慕。

我告訴她:這只是表面你看到的。

事實上, 在敏寶堅持的鋼琴和跆拳道背後, 還有他放棄的無數個興趣班。

敏寶先後放棄了書法、繪畫、聲樂、街舞、芭蕾等等一系列興趣班, 問他為什麼不想學的時候, 敏寶跟楊楊的兒子一樣, 總是能找出一大堆理由:

「我不想當歌唱家, 唱歌一般好聽就行。 」

「芭蕾都是女孩子才學的, 別的小朋友笑話我。 」

……

理由千變萬化, 但總結起來都一樣「我就是不想學了!」

敏儀爸爸也嘗試過威脅孩子:

「你自己說要學的, 到時候不能嫌辛苦就不來了啊!」

「是你自己要放棄的, 以後可不能怪我和媽媽啊!」

敏儀爸爸自己也明白, 威脅對于孩子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甚至可能還會傷害孩子的學習熱情, 但是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說不學就不學了, 怎麼可能不生氣呢。

對于孩子來說, 所有的興趣班都是一樣的。 作為興趣時, 他們願意了解、願意努力, 可一旦開始系統性地學習時, 就會覺得枯燥, 面對一周幾次的補習感到疲憊, 甚至產生抗拒心理。

就像是我們這些家長, 比起工作更喜歡休息一樣, 堅持不住興趣班其實不是孩子出了問題。

每一個興趣班堅持下去都會變成枯燥又乏味的刻意練習, 甚至得不到什麼成績, 家長著急上火、頻頻「施壓」(類似于和別的孩子比較、讓孩子考級),

孩子想要放棄才是正常的。

2

一味地逼迫孩子練習

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有回憶過, 我們當時是為什麼培養孩子的興趣的?

當時就是想著有個興趣愛好, 孩子能夠釋放壓力, 他們自己開心就夠了, 對不對?

但是什麼時候, 我們就已經忘記培養孩子興趣的初衷了呢?

當送ta們去學鋼琴、古箏或圍棋的時候, 思考得更多的卻是考級和拿證書。 久而久之, 這些興趣愛好不但沒有緩解孩子的壓力, 反而成了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一個小朋友, 考級終于考過了, 激動地用家裡的菜刀把琴給劈了, 簡直就是深仇大恨啊。

我同事家的孩子也是, 馬上就要考級了, 暑假在家每天都練4個小時,

之前同事給我發視訊, 小姑娘邊哭邊彈:

「為什麼要考級啊, 我彈鋼琴的興趣都沒有了, 為什麼不能我想彈的時候再彈?」

再者, 我們都知道考級曲子很固定, 為了考級, 孩子就使勁練那幾首考級曲子, 一年就練習1、2個曲子, 反復拉反復彈, 你說難受不難受嘛?什麼樂趣都給消磨殆盡了。

最終啥都沒學到, 學琴的過程相當于讓手指去了趟健身房。

身邊有不少孩子, 像打怪升級一樣在很短的時間裡考過了十級, 但是一考完Ta就徹底不彈了, 甚至再也不想碰鋼琴。

做了多年手指體操的「運動員」, 對音樂的熱愛或許早已消耗殆盡。

我們總是在孩子對某種樂器或者舞蹈、音樂、運動等產生一絲絲興趣的時候, 就迫不及待地給孩子報班進行系統學習, 很快就走上了枯燥乏味的練習道路, 當初的那一點點興趣就被練習的痛苦給毀滅得消失殆盡。

其實, 每個興趣的學習, 在孩子的入門階段都是非常珍貴的, 我們應該儘量延長而不是著急結束它。

因為這個階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 讓他們能夠盡情享受興趣(例如音樂、彈奏、舞蹈、運動)帶來的快樂,與興趣建立很強的情感羈絆,讓興趣慢慢滲透到孩子的生活裡,成為他們心目中很美好很重要的存在。

之後再進行系統的學習。

我們都知道,無論哪種興趣愛好,練習時一定會遇到瓶頸,時常會陷入焦躁、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這時候,孩子入門階段的那段感受就非常重要,他們會回憶興趣帶給他們的美好感受,就算是遭遇很大的挫敗和阻礙,他們內心也會非常難以割捨這個愛好,就幾乎不太可能會放棄了。

只要不放棄,他們就能繼續接著進步。

3

學習興趣就像旅行

每一步都是它的意義所在

我們讓孩子學習興趣和帶孩子旅行,其實差不多,旅遊的目的難道是去景點拍個照發朋友圈嗎?

顯然不是。從我們踏出家門的那一刻(甚至從開始做攻略)起,我們就已經在享受旅遊的快樂了。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生沒有目的地。過于專注結果的人,就像死盯著山頂的登山者,他沒有心思去觀賞沿途的風景,甚至一遇到挫折就會想要放棄,即便最終登頂,也沒有任何幸福可言,腦海裡有的只是自己辛苦攀登上來的辛苦與磨難。

興趣的學習也同樣沒有目的。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是為了讓他過個10級,拿個證書,然後就拋之腦後,那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顯然一點都不值得,最後還會得到孩子一身的怨恨。

就像阿德勒說的那樣,我們要有「活在當下的勇氣」,不被所謂的遠大目標所控制。

解釋一下什麼是「活在當下的勇氣」?

簡單來說,就是「不為眼前即得利益去做事,而只是單純地、專注地去做事」,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

我們家長需要關注和投資的應是長遠的利益(例如讓孩子真正愛上自己的興趣,建立情感羈絆,讓興趣成為他們壓力釋放的視窗),而不是能快速獲取的短期利益(例如:考級、獲得證書)。

有部美國電影——《人生遙控器》,主人公擁有了一個可以加快人生進度的「遙控器」。

從那以後,只要堵車他就快進,只要和妻子吵架,他就快進,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為了成為公司合夥人,他把所有「阻礙」(包括家中繁瑣、妻子不理解、兒女吵鬧、父母嘮叨等)全部快進,生活在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狀態裡。

但他的人生不但沒有因此受益,反而更加悲催。他如願升職,但也與家人感情破裂,幾乎陷入孤家寡人的狀態。

這位主人公原本是想要通過努力工作、奮鬥讓家人、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工作中的壓力讓他忘了自己本來的目的,擁有「人生遙控器」後,直接設定遠大的目標(成為公司合夥人),但也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成為冷漠麻木的機器,失去了與家人在一起溫馨快樂的時光。

孩子學習興趣,這應該成為一個終生的事情,讓他們時刻能感受到「現實性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一味追求「潛在性人生」的10級證書。

讓他們能夠盡情享受興趣(例如音樂、彈奏、舞蹈、運動)帶來的快樂,與興趣建立很強的情感羈絆,讓興趣慢慢滲透到孩子的生活裡,成為他們心目中很美好很重要的存在。

之後再進行系統的學習。

我們都知道,無論哪種興趣愛好,練習時一定會遇到瓶頸,時常會陷入焦躁、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這時候,孩子入門階段的那段感受就非常重要,他們會回憶興趣帶給他們的美好感受,就算是遭遇很大的挫敗和阻礙,他們內心也會非常難以割捨這個愛好,就幾乎不太可能會放棄了。

只要不放棄,他們就能繼續接著進步。

3

學習興趣就像旅行

每一步都是它的意義所在

我們讓孩子學習興趣和帶孩子旅行,其實差不多,旅遊的目的難道是去景點拍個照發朋友圈嗎?

顯然不是。從我們踏出家門的那一刻(甚至從開始做攻略)起,我們就已經在享受旅遊的快樂了。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生沒有目的地。過于專注結果的人,就像死盯著山頂的登山者,他沒有心思去觀賞沿途的風景,甚至一遇到挫折就會想要放棄,即便最終登頂,也沒有任何幸福可言,腦海裡有的只是自己辛苦攀登上來的辛苦與磨難。

興趣的學習也同樣沒有目的。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是為了讓他過個10級,拿個證書,然後就拋之腦後,那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顯然一點都不值得,最後還會得到孩子一身的怨恨。

就像阿德勒說的那樣,我們要有「活在當下的勇氣」,不被所謂的遠大目標所控制。

解釋一下什麼是「活在當下的勇氣」?

簡單來說,就是「不為眼前即得利益去做事,而只是單純地、專注地去做事」,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

我們家長需要關注和投資的應是長遠的利益(例如讓孩子真正愛上自己的興趣,建立情感羈絆,讓興趣成為他們壓力釋放的視窗),而不是能快速獲取的短期利益(例如:考級、獲得證書)。

有部美國電影——《人生遙控器》,主人公擁有了一個可以加快人生進度的「遙控器」。

從那以後,只要堵車他就快進,只要和妻子吵架,他就快進,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為了成為公司合夥人,他把所有「阻礙」(包括家中繁瑣、妻子不理解、兒女吵鬧、父母嘮叨等)全部快進,生活在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狀態裡。

但他的人生不但沒有因此受益,反而更加悲催。他如願升職,但也與家人感情破裂,幾乎陷入孤家寡人的狀態。

這位主人公原本是想要通過努力工作、奮鬥讓家人、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工作中的壓力讓他忘了自己本來的目的,擁有「人生遙控器」後,直接設定遠大的目標(成為公司合夥人),但也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成為冷漠麻木的機器,失去了與家人在一起溫馨快樂的時光。

孩子學習興趣,這應該成為一個終生的事情,讓他們時刻能感受到「現實性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一味追求「潛在性人生」的10級證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