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甜品師以恬:生活夠苦了,所以要用足夠的甜去中和

記者/楊寶璐

編輯/劉汨 宋建華

在廳堂、廚房、職場, 她們是女兒、妻子、母親和女職員。

在書裡、畫裡、劇裡, 她們是溫柔、細緻、體貼和無私。

在每個與女性有關的節日裡, 我們刷屏了足夠多的謳歌與讚美, 奉上愛護和依戀, 沉浸在越來越狂熱和精緻的消費主義中, 卻忘了問一句:她們, 如果不被定義、如果拋卻社會身份和性別刻板印象, 她們是誰?她們願意做什麼, 願意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這一次, 深一度和紅唇視頻聯手, 將聚光燈打向她們。 擦掉油煙和時間的摧殘, 卸掉精緻的妝容, 聽她們講自己心底裡一直渴望成為的那個人。

無論懷柔少女心, 還是堅強又剔透, 她們有一點事共同的:愛自己。 拼盡一切, 捍衛心裡那個本真的自我, 之後, 更加投入地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原創視頻:《女糕點師與“我愛我”》

在以恬的前半生裡, 曾有兩次改弦更張, 令她的人生踏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次是放棄在新加坡做文化記者, 開了一家蛋糕店。

那一次, 一向寵愛她的母親幾乎不想跟她說話——她理解母親的辛勞與苦衷, 母親一個人將她帶大, 還把她從馬來西亞供到新加坡讀書, 她希望女兒將來能有出息, 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但她心裡的遺憾卻從來都沒跟母親說過:“我是獨生女, 而媽媽要養我, 每天工作很忙, 所以我總是很孤單。 ”她說, 她希望能陪伴著自己的孩子成長,

“就開一家蛋糕店, 我的孩子從小就是玩著麵粉長大, 每個來買蛋糕的人都懷著開心的心情走進來。 生活夠苦了, 所以要用足夠的甜去中和。 ”

第二次, 是她決定拋下新加坡的事業, 隨丈夫來到北京發展。

母親再次為她感到憂心忡忡, 她也將遇到的困難埋在心裡, 沒有跟母親提起。 一度, 在陌生的國度和城市, 她困惑了:“我不知道, 自己是該找個蛋糕店打工?還是該做老本行, 去當個記者。 ”

那段時間, 她去朋友在三裡屯開的餐廳裡賣蛋糕。 “那是一個集市, 我就去集市上擺攤。 ”2017年, 一個駐足在她攤子前的顧客改變了她的命運, 恰好, 那位顧客的朋友想投資一個蛋糕店, 顧客在品嘗過以恬的蛋糕後, 將她推薦給了自己的朋友。

在粉刷完最後一面牆, 擦好最後一面玻璃, 擺好最後一塊蛋糕後, 她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我就說, 媽媽你看, 我在北京的蛋糕店, 也開起來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