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杭州征遷老農地頭搭建簡易房 早出晚歸守候最後一片菜園

視頻:《杭州征遷老農守候最後一片菜園》(時長1分24秒) 周建仕攝

杭州城東江幹區筧橋鎮筧新社區的夏金興老伯, 今年已經70多歲了。 5月12日下午, 他和老伴在自己家的承包地頭蔬菜大棚旁邊, 在兩口大缸裡, 清洗自己剛從地頭摘回來的蔬菜, 準備去街上賣。 圖文提供:周建仕《圖釋世界》原創圖文 禁止轉載

走進夏老伯的承包地蔬菜大棚, 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按照時間前後, 收割了又種植, 一批接一批。 老伯說他們很少用農藥, 因為小批量種植, 都是綠色蔬菜。

杭州城東地區, 是杭州市的傳統的菜藍子基地。 像夏老伯他們這樣的江幹區四季青、筧橋,

九堡等鄉鎮的農民, 過去給杭州城市居民供應了大量四季蔬菜。 隨著杭州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杭州城市的發展, 近郊農村征遷, 原來菜籃子基地上高樓大廈拔起, 原來的村莊變成了一個個建築工地, 菜農陸陸續續搬進了新高樓, 或暫住進了過渡房。

現在杭州近郊種蔬菜的土地越來越少了, 城市蔬菜供應基本上靠外地蔬菜運輸過來。 夏老伯的蔬菜大棚旁邊, 已經高樓林立。 在高樓和征遷現場廢墟間, 唯有少量的蔬菜大棚還保存著過去農村的氛圍。 這些一輩子種菜的農民忘不了傳統的種菜習慣, 利用暫時沒有施工的承包地, 起早摸黑繼續種菜, 守候最後一片菜園。

他們在每個大棚旁邊,

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易房。 夏金興老伯的簡易房裡面, 放了一些生活用品。 在這裡堅守最後菜園子的, 都是年紀大的老農民。 網上經常有報導, 杭州近郊農民征遷以後可以得到上千萬征遷補償, 好多網友非常羡慕。 近郊農村的年輕人都已經融入了城市化生活, 但是這些征遷的老農, 祖祖輩輩種蔬菜的習慣, 還是改變不了。

夏金興說, 自己上學到16歲, 就開始在農村勞動了。 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 他就一直在自家自留地種菜。 現在農村征遷以後, 在家空著無聊, 就來這裡種菜。 他說每天早晨六點鐘就從過渡房過來, 在田頭整整忙一天。 他說, 在田頭忙碌, 對他們是一種樂趣, 也是一種生活的寄託, 比在麻將館健康快樂多了。

他有一點傷感說, 不知道什麼時候, 這些地方也全部建高樓大廈了, 就沒有地方種菜了。

幾年以後, 杭州城東原來的菜藍子基地 , 都陸陸續續規劃成城市區域, 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代替了蔬菜大棚。 城市近郊農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但是像夏金興老伯這樣的老一輩農民的生活將會怎樣?

或許讓他們住進鳥籠般高樓的一格一格封閉空間, 他們會不會習慣?城鄉一體化過程當中有很多生活習慣方面的“陣痛”, 在老一輩的農民身上或許表現得更為強烈。 如何讓這些保持著傳統勞動美德的老農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 融入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生活, 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社會課題。 圖文提供:周建仕《圖釋世界》原創圖文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