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老照片:1956年的中國記憶,北京廣州武漢長春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築, 外形莊嚴宏偉, 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 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 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 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

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1月動工, 1931年11月建成。 1956年, 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 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 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 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 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

1956年建成的武漢中蘇友好宮, 武漢市標誌性建築之一, 位於武漢市曾經輝煌的漢口江漢區解放大道372號, 中山公園對面, 武漢商場、武漢飯店之旁。 武漢中蘇友好宮, 是中國的四大中蘇友好宮之一, 由蘇聯援助建設, 為1956年5月5日至7月5日在武漢舉辦的“蘇聯經濟、文化建設成就展覽”而興建。

中蘇關係惡化之後改名武漢展覽館。 全館占地10萬多平方米。 建館30多年中, 在這裡舉辦過的中外各類展覽共500多次, 90年代初, 每年承辦的展覽達40多次。 建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另3座同樣風格的展館, 至今保存良好。 1995年武漢展覽館炸毀重建。

重建因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台商撤資而中斷, 1999年12月17日, 曾作為武漢標誌性建築屹立40年的武漢展覽館被炸掉近五年之後,

新館才終於動工興建。 2001年新館方始建成, 後改名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2007年, 武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將展覽館產權售予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頤和園, 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 前身為清漪園, 坐落在北京西郊, 距城區十五公里, 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 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 以杭州西湖為藍本, 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 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

咸豐十年(1860年), 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 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 改稱頤和園, 作消夏遊樂地。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 珍寶被劫掠一空。 1914年, 頤和園曾作為溥儀私產對外開放。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正式接收管理,

成為國家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長春城是先有房舍後建城牆, 街路是自然形成的。 最初修建的街路是直通南北門的南北大街, 南段稱南大街, 由全安門至三道街, 長約1000米。 北段稱北大街, 由三道街至永興門, 約1000米。 以此為中心, 又修建了東西橫向、南北平行通向伊通河的四條街。

1906年, 日俄簽訂《朴茨茅斯條約》後, 日本與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 確認了日本割讓沙俄長春以南中東鐵路支線的權利。 在此條約的附約中, 有一條就是要求中國政府自行在相關城市開埠通商。 1907年1月, 長春的中國商埠地開始建設。 【中國生活, 1956年。 攝影:湯姆·哈金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