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心理學家:一個內心缺愛的人往往會有三種特徵

缺愛, 是一個很廣泛的詞。

每一個缺愛的人, 內心深處都無比渴望被愛, 但是骨子裡深深的自卑, 卻讓他們感到無能為力, 如同處在深淵裡的人,

渴望浩瀚藍天, 卻始終無法觸碰。

劉瀟就是一位內心極度缺愛的女孩, 她剖析自己的生活狀態時說:「每次看到那些自信張揚的女孩都很羨慕, 可是自己無力改變, 然後繼續自卑, 進入惡性循環。 」

這種自我懷疑的狀態, 也讓她難以交到真心朋友。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 缺愛的人內心尤為敏感, 生活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非常在意, 並且他們在追求被人愛的過程中, 往往容易走極端。

例如: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 他們會過度在意朋友的感受, 從而忽略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 一味的卑微討好別人, 以求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喜愛。

在和戀人相處期間, 他們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 不相信真的有人會愛自己, 但又非常渴望愛情, 于是便會反復試探伴侶, 來驗證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

每一個缺愛的人, 本質上都是不夠愛自己。 一個人倘若連自己都不會愛, 也就難以得到他人的愛。

人際交往大師卡耐基說過:「愛不是誰要去討好誰, 而是有一個人喜歡真實的你,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 缺愛的人的確很難擁有真正的朋友, 但只要正視自己的內心並且努力改變, 同樣也能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通常來說, 內心缺愛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特徵, 學會勇敢地正視並且調整自己, 會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愛。

01:內心敏感, 容易自我否定, 玻璃心

網上有一個問題:「身邊有一個玻璃心的朋友, 是怎樣的體驗?」

有網友回答道:「玻璃心的人很危險, 她自己碎的同時還不忘給周邊人崩玻璃渣子, 所以奉勸大家珍愛生命, 遠離玻璃心。 」

還有網友說:「玻璃心的人其實是心思很細膩的。 如果你真的想當他的朋友, 時間久了, 也就可以理解了。 」

萬事都有兩面性, 玻璃心的人對周圍人的情緒變動會更加敏銳, 如果能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 便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

在人際交往中, 誰都願意和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 所以都會傾向于和樂觀積極的人交往。

在人際交往中, 誰都願意和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 所以都會傾向于和樂觀積極的人交往。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過于敏感, 總是向外界傳遞負面情緒, 哪怕有人想和你交朋友, 也容易被勸退。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生活的真實經歷:

劉慧是班級中異類的存在, 她長著一口齙牙, 平時說話也是唯唯諾諾, 從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

從前有同學想和她交朋友, 只是簡單地問了一句「你怎麼總是說話這麼小聲」,她就捂著嘴怪罪別人諷刺自己的齙牙。

久而久之,班上也沒人願意和她交流,既擔心自己平白無故受到指責,也害怕她無緣無故地哭出來,讓別人誤會自己把她欺負了。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過于敏感,往往容易誤會他人的善意,從而阻斷彼此的交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否定,也是對外界的不信任。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否定自己的人,可以正是自己最真實的狀態,用筆羅列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先學會愛自己,再慢慢彌補不足的地方。

02:委曲求全,渴望獲得愛,討好型人格

你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老好人?這類人幾乎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哪怕自己內心抗拒,一會委屈自己答應別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他們會掩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來滿足他人的要求。缺愛的人,內心往往越渴望得到愛,越容易卑微地乞求愛,哪怕委屈討好他人也心甘情願。

林欣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異,兩人都會用錢來彌補對她的愛,殊不知卻將女兒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林欣從小便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因為求而不得,便將友情和愛情當做獲取愛的良藥。

她對朋友幾乎是有求必應,小到特意下樓幫忙朋友拿快遞,大到多次借錢給朋友,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她不懂得判斷友情的好壞,只要是願意和她相處的人,她便滿腔熱血為對方付出。

原本她生活條件很好,卻為了借錢給朋友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準。

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錢都借給了朋友,兩人約好了還錢的時間,可等到她要交房租的那天,朋友卻早已把她拉黑。

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平等,一味的卑微討好不僅得不到愛,反而容易讓自己遍體鱗傷。

人在童年期缺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內心缺愛的人多數都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于正視自己的過去,唯有接納從前的自己,才可能真正的改變。

如同《一生的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只有一個人願意探索自己的過去時,還有機會從過去的模式中拿回對愛的掌握權。

03:心態容易崩,自我價值感低,情緒化

人生難免歷經風雨,內心缺愛的人在風雨來臨的時候心態很容易崩潰。

林靜在職場中就特別容易崩潰,老闆提出她工作上出了差錯,她就容易傷心落淚,隨後便開始自我懷疑:

「我真的有能力可以做好嗎?」

「我這麼差勁,工作肯定會失敗。」

「反正我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還是辭職算了吧。」

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犯錯。一個內心缺愛的人倘若犯了錯,第一時間往往會埋怨自己,從而認定了自己不行。

唯有學會信任自己,才會迎來更好的人生。

希望每一個心裡缺愛的人,都能夠先愛自己,擁有創造愛的能力,也就開啟了幸福人生。

只是簡單地問了一句「你怎麼總是說話這麼小聲」,她就捂著嘴怪罪別人諷刺自己的齙牙。

久而久之,班上也沒人願意和她交流,既擔心自己平白無故受到指責,也害怕她無緣無故地哭出來,讓別人誤會自己把她欺負了。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過于敏感,往往容易誤會他人的善意,從而阻斷彼此的交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否定,也是對外界的不信任。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否定自己的人,可以正是自己最真實的狀態,用筆羅列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先學會愛自己,再慢慢彌補不足的地方。

02:委曲求全,渴望獲得愛,討好型人格

你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老好人?這類人幾乎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哪怕自己內心抗拒,一會委屈自己答應別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他們會掩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來滿足他人的要求。缺愛的人,內心往往越渴望得到愛,越容易卑微地乞求愛,哪怕委屈討好他人也心甘情願。

林欣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異,兩人都會用錢來彌補對她的愛,殊不知卻將女兒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林欣從小便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因為求而不得,便將友情和愛情當做獲取愛的良藥。

她對朋友幾乎是有求必應,小到特意下樓幫忙朋友拿快遞,大到多次借錢給朋友,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她不懂得判斷友情的好壞,只要是願意和她相處的人,她便滿腔熱血為對方付出。

原本她生活條件很好,卻為了借錢給朋友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準。

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錢都借給了朋友,兩人約好了還錢的時間,可等到她要交房租的那天,朋友卻早已把她拉黑。

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平等,一味的卑微討好不僅得不到愛,反而容易讓自己遍體鱗傷。

人在童年期缺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內心缺愛的人多數都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于正視自己的過去,唯有接納從前的自己,才可能真正的改變。

如同《一生的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只有一個人願意探索自己的過去時,還有機會從過去的模式中拿回對愛的掌握權。

03:心態容易崩,自我價值感低,情緒化

人生難免歷經風雨,內心缺愛的人在風雨來臨的時候心態很容易崩潰。

林靜在職場中就特別容易崩潰,老闆提出她工作上出了差錯,她就容易傷心落淚,隨後便開始自我懷疑:

「我真的有能力可以做好嗎?」

「我這麼差勁,工作肯定會失敗。」

「反正我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還是辭職算了吧。」

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犯錯。一個內心缺愛的人倘若犯了錯,第一時間往往會埋怨自己,從而認定了自己不行。

唯有學會信任自己,才會迎來更好的人生。

希望每一個心裡缺愛的人,都能夠先愛自己,擁有創造愛的能力,也就開啟了幸福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