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正能成事的人,懂得在四個方面克制自己

歌德曾說:「誰不能克制自己, 他就永遠是生活的奴隸」。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懂得克制自己, 牢牢抓住生活的主動權。

正如馬致遠在《岳陽樓》中所言:「人能克己身無患, 事不欺心睡自安」。

人生在世, 我們要懂得克制浮躁, 不隨波逐流;克制鋒芒, 不顯山露水;克制怨氣, 不怨天尤人;克制欲望, 不過多奢求。

如此, 生活方才過得愜意, 人生才能活得極致, 也才能在社會上成就一番事業。

01 克制自己的浮躁

孔子曰:「欲速則不達,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做什麼事情, 一味求快, 只想短時間見到成效, 只會如吹氣入竹籠------勞而無獲。

《戰國策·西周策》中記載一個故事。

楚國人養由基, 射箭技藝高超, 有個人慕名而來, 希望獲得真傳, 便拜其為師。

於是, 養由基給他一根細針, 讓他天天對著針眼看;同時, 在其手掌放一塊磚頭, 練習臂力。

此人疑惑不解:我是來學習射術的, 天天看針眼、端著個石頭有什麼用?

養由基說:「我就是在教你射術的精髓啊」。

此人剛開始尚能堅持, 沒過幾天, 便不願再練習, 覺得什麼也學不到。

於是又另拜他人為師, 最終因心浮氣躁, 射術沒學到, 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一個人內心浮躁, 不肯踏踏實實做事, 只想急功近利, 就如牆頭上的草, 頭重腳輕根基淺, 做不成大事。

這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只有沉得下心, 耐得住寂寞的人, 才能堅守初心, 方得始終。

當你的學識還扛不起你的目標時, 你就應該靜下心來讀書。

當你的格局還配不上你的成就時, 你就應該沉下心來修行。

懂得克制浮躁, 心懷詩和遠方, 著眼於當下, 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情, 未來可期。

02 克制做人的鋒芒

《命運輪》有言:「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

同樣, 做人, 如果鋒芒畢露, 則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無論自己本事有多大, 能力有多強, 萬不可鋒芒畢露。

以史為鑒, 懂得大智若愚、韜光養晦之人, 才能成大事, 贏得人生。

明朝官員中, 群星璀璨, 名垂青史者甚多, 但最令我折服的, 當屬內閣首輔李東陽。

明武宗當政期間, 大太監劉謹權傾朝野, 隻手遮天, 搞得官場烏煙瘴氣。

很多大臣要麼同流合污, 要麼慘遭陷害, 明哲保身者選擇辭官歸鄉。

李東陽心系大明王朝, 不願看到國家就此沉淪, 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中不顧。

於是, 他收起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廉潔和忠義, 表面與劉謹結好, 暗箱操作, 以一己之力救下不少劉謹政敵。

他忍辱負重, 被千夫所指多年, 只為等到時機, 最終在安化王朱寘鐇打著反對劉瑾的旗號造反之時, 趁機動員朝中大臣彈劾劉謹, 最終劉謹被淩遲處死。

李東陽成就了大明江山, 也成就了自己, 不僅在暗無天日的朝廷中, 安然無恙, 而且還保全了很多正義之士, 得以被後人所稱頌。

正所謂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 越是心有城府辦大事的人, 越是像飽滿低垂的稻穀, 為人極為低調、謙卑。

人紅是非多, 凡事鋒芒畢露, 不僅容易遭人嫉妒, 還容易招惹是非。

生活中, 那些在網上愛炫富、愛逞能的人, 最終只能拿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真正聰明的人, 都懂得克制做人的鋒芒, 戒掉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溫潤如玉, 自在前行。

03 克制心中的怨氣

《荀子·榮辱》記載:「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有自知之明、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從不怨天尤人。

被世人稱為「半個聖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克己方面堪稱典范,他歷來把克制心中的怨氣,視為修身養性的磨刀石。

同治八年,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戰事的危急關頭,卻遇到了兩大困難,令其焦頭爛額。

軍事方面,江南地區突發瘟疫,主力軍隊大多染病,戰鬥力大打折扣,士氣低落。

後勤方面,糧道被阻,糧餉匱乏,七萬多士兵食不果腹,體力不支,想要打勝仗更是舉步維艱。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用於支援前線攻打雨花臺部隊的糧餉,卻被江西巡撫沈葆楨半路截留,只為確保江西部隊的糧餉。

沈葆楨這一舉動,于曾國藩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是常人,可能早就對沈葆楨暴跳如雷、恨之入骨了。

但,面對沈葆楨,這個自己曾多次舉薦才得以升任江西巡撫的下屬,曾國藩並未對其發火,甚至連批評責怪都沒有。

只是在日記中進行了記錄,大意是對於截留糧餉一事,心中不免有怨恨。但是以古為鑒,故意使壞、違背心意的事情,屢見不鮮。正好可借此機會,磨礪自己的內在修養。

正是由於曾國藩懂得克制心中怨氣,以大局為重,著眼當務之急,最終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為後人所敬仰。

人都有七情六欲,面對不合心意的事情,都會生氣甚至發怒,但是懂得克制,就是一種高深的修行。

格局往往是由委屈之心喂大的,心胸常常是拂逆之事撐開的。

發怒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矛盾更加激化,還會擾亂自己的心緒,可問題還在那裡,或許正在偷偷的笑你的無能呢。

正如王小波所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自己對無能的憤怒。」

與其任由自己的怨氣宣洩,不如懂得克制,放開心胸,靜下心來思考解決,終將柳暗花明。

04 克制超出能力的欲望

《道德經》中有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人如果放縱欲望,一味貪婪、不知滿足,就會招來災禍。

南宋年間,村子裡有個叫毛烈的有錢人,為人貪婪狡詐,愛占小便宜。

他有個朋友,名叫陳祈,家裡也很富足,下麵有三個弟弟,年紀尚小。

陳祈為了在母親去世後,和兄弟分家產時,分得更多,與毛烈訂立契約:

暫將家中好田地,以低價賣給毛烈,等弟弟們長大成人,平分家產後,再將好田地贖回,歸為己有。

多年後,當陳祈拿著銀子,打算贖回自己的良田時,奸詐小人毛烈卻抵賴,以地契暫找不到為由,收了錢卻不還土地。

陳祈賠了夫人又折兵,氣憤難當,告到官府,因沒證據,反被鞭打,內心苦不堪言。

佛曰:「人生本來是苦的,苦的根源在於各種欲望」。

陳祈家境殷實,如果本分的做好兄長,公正的分配家產,必將悠游自在的過好下半生。

然而,無窮的欲望,讓他變得貪婪自私,不惜與外人聯手,坑害自家人,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人生就會甘之如飴。

明朝有個書生叫胡九韶,生活過的清寒不易,一邊教書一邊種田,苦心經營,也才勉強維持生計。

然而,每天日落黃昏之時,胡九韶按照慣例,都要對天焚香,感謝老天賜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不解,明明一日三餐,都是青粥鹹菜,哪有半點清福?

胡九韶心滿意足的說,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用飽受戰爭之苦;我們全家人居有屋食有飯穿有衣,不用承受饑寒之苦;家中無病榻之人,不用遭受疾病折磨之苦,這還不算清福嗎?

正如佛經中有語:「知足知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

人心不足蛇吞象,無窮無盡的欲望,會像蛀蟲一樣啃噬我們的心。

然而,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太多,並不會全被我們占為己有,不需要的東西,再多再好都是垃圾。

我們真正需要的,無非就是一簞食、一瓢飲、一方小屋、一處臥榻。

當我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學會知足,便能快樂的活一生。

寫在最後

羅曼·羅蘭有句至理名言:「真實的,永恆的,最高層次的快樂,只能從三樣東西裡找,那就是工作,自我控制和愛。」

人生在世,活著的真正意義,就是快樂的生活,不懂得自我克制,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快樂而言。

願你我,浮生不浮,凡事有所克制,做最本真的自己,過最極致的生活。

03 克制心中的怨氣

《荀子·榮辱》記載:「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有自知之明、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從不怨天尤人。

被世人稱為「半個聖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克己方面堪稱典范,他歷來把克制心中的怨氣,視為修身養性的磨刀石。

同治八年,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戰事的危急關頭,卻遇到了兩大困難,令其焦頭爛額。

軍事方面,江南地區突發瘟疫,主力軍隊大多染病,戰鬥力大打折扣,士氣低落。

後勤方面,糧道被阻,糧餉匱乏,七萬多士兵食不果腹,體力不支,想要打勝仗更是舉步維艱。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用於支援前線攻打雨花臺部隊的糧餉,卻被江西巡撫沈葆楨半路截留,只為確保江西部隊的糧餉。

沈葆楨這一舉動,于曾國藩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是常人,可能早就對沈葆楨暴跳如雷、恨之入骨了。

但,面對沈葆楨,這個自己曾多次舉薦才得以升任江西巡撫的下屬,曾國藩並未對其發火,甚至連批評責怪都沒有。

只是在日記中進行了記錄,大意是對於截留糧餉一事,心中不免有怨恨。但是以古為鑒,故意使壞、違背心意的事情,屢見不鮮。正好可借此機會,磨礪自己的內在修養。

正是由於曾國藩懂得克制心中怨氣,以大局為重,著眼當務之急,最終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為後人所敬仰。

人都有七情六欲,面對不合心意的事情,都會生氣甚至發怒,但是懂得克制,就是一種高深的修行。

格局往往是由委屈之心喂大的,心胸常常是拂逆之事撐開的。

發怒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矛盾更加激化,還會擾亂自己的心緒,可問題還在那裡,或許正在偷偷的笑你的無能呢。

正如王小波所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自己對無能的憤怒。」

與其任由自己的怨氣宣洩,不如懂得克制,放開心胸,靜下心來思考解決,終將柳暗花明。

04 克制超出能力的欲望

《道德經》中有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人如果放縱欲望,一味貪婪、不知滿足,就會招來災禍。

南宋年間,村子裡有個叫毛烈的有錢人,為人貪婪狡詐,愛占小便宜。

他有個朋友,名叫陳祈,家裡也很富足,下麵有三個弟弟,年紀尚小。

陳祈為了在母親去世後,和兄弟分家產時,分得更多,與毛烈訂立契約:

暫將家中好田地,以低價賣給毛烈,等弟弟們長大成人,平分家產後,再將好田地贖回,歸為己有。

多年後,當陳祈拿著銀子,打算贖回自己的良田時,奸詐小人毛烈卻抵賴,以地契暫找不到為由,收了錢卻不還土地。

陳祈賠了夫人又折兵,氣憤難當,告到官府,因沒證據,反被鞭打,內心苦不堪言。

佛曰:「人生本來是苦的,苦的根源在於各種欲望」。

陳祈家境殷實,如果本分的做好兄長,公正的分配家產,必將悠游自在的過好下半生。

然而,無窮的欲望,讓他變得貪婪自私,不惜與外人聯手,坑害自家人,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人生就會甘之如飴。

明朝有個書生叫胡九韶,生活過的清寒不易,一邊教書一邊種田,苦心經營,也才勉強維持生計。

然而,每天日落黃昏之時,胡九韶按照慣例,都要對天焚香,感謝老天賜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不解,明明一日三餐,都是青粥鹹菜,哪有半點清福?

胡九韶心滿意足的說,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用飽受戰爭之苦;我們全家人居有屋食有飯穿有衣,不用承受饑寒之苦;家中無病榻之人,不用遭受疾病折磨之苦,這還不算清福嗎?

正如佛經中有語:「知足知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

人心不足蛇吞象,無窮無盡的欲望,會像蛀蟲一樣啃噬我們的心。

然而,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太多,並不會全被我們占為己有,不需要的東西,再多再好都是垃圾。

我們真正需要的,無非就是一簞食、一瓢飲、一方小屋、一處臥榻。

當我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學會知足,便能快樂的活一生。

寫在最後

羅曼·羅蘭有句至理名言:「真實的,永恆的,最高層次的快樂,只能從三樣東西裡找,那就是工作,自我控制和愛。」

人生在世,活著的真正意義,就是快樂的生活,不懂得自我克制,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快樂而言。

願你我,浮生不浮,凡事有所克制,做最本真的自己,過最極致的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