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廣西女子節後返工途中突然死亡,禁食十幾小時惹的禍?

媒體報導, 廣西一女子春節後離鄉返工途中因為怕暈車, 提前十幾小時沒有吃東西。 途中在一高速服務區突然倒地死亡。

目前媒體將該女子死亡原因歸於禁食十幾小時所致, 真的是這樣嗎?

從目前有限的公開信息看, 該女子突然倒地, 沒有伴有其他症狀。 因而, 幾乎可以確定這又是一例心源性猝死案例, 其死亡與“禁食十幾小時”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更不存在因果關係。

事件回顧

據報導, 2月22日, 上午10點左右, 汕昆高速往廣東方向廣西賀州市鐘山縣同古服務區一位元前往廣東肇慶務工的姓石女子在高速服務區突然倒地死亡。

據來源不詳的說法, 該女子因為怕暈車, 已經十多個小時沒有吃東西。

同樣據來源不詳的說法, 該女子除患有高血壓外, 沒有其他病史。

但是, 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 新聞中“出鏡”的男“家屬”並非真家屬, 僅僅是一位司機(無論是順風車還是搭乘的黑車)。 因為, 該男子最開始向員警報告的是“他車子的後排有乘客暈倒”, 而且對患者病史一無所知。

目前尚不知道同行者有沒有患者真正得到家屬, 因而目前的資訊可信性並不高。

但是, 從事發視頻中提取的一些資訊可能更可靠。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 直到120急救車到達之前, 現場目擊者並沒有採取心肺復蘇措施。 因此, 新聞中所謂“經過半個小時的緊急救治”其實毫無意義。

我們知道心跳驟停後, 腦缺氧超過4分鐘可以導致不可逆性損傷;超過10分鐘, 復蘇成功的機會幾乎等於零。

從女子倒地後撥打急救電話, 到120急救車到達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時間超過5甚至10分鐘是很正常的。 因此, 醫院急救對於院外心跳驟停來說只不過是鏡月水花, 這也是世界上一直在強調目擊者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蘇的原因。

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猝死, 在人群中並不少見, 近9成是由於心跳驟停, 稱心願性猝死。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 無論是否存在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在發作後1小時內死亡稱心源性猝死(SCD)。

綜合來看, 歐美國家報導的一般人群中年發生率約千分之一, 而且每年的發生率是相當恒定的。

比如, 3億人口的美國, 每年發生醫院外心跳驟停18~45萬, 大致在30萬~40萬之間。 由目擊者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蘇的比例約45%, 最終救治成功率(活著出院)稍高於10%。

我國2009年報導的北京、廣州、盂縣和克拉瑪依等四地總發生率在千分之0.4。 零星的復蘇成功率報告“穩定”在1%以下。 關鍵因素就是目擊者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蘇的比例極低。 由於人們幾乎都沒有接受正規培訓, 有效的心肺復蘇操作更少。

至於“原因”方面, 我國媒體往往總是將與猝死發生在時間上相近的某個事件作為直接原因, 比如該事件中“禁食十幾小時”, 很多猝死中的加班、過勞等。

事實上,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心跳驟停, 幾乎都具有明顯的或潛在心臟病。

但是, 即使是這些心臟病也僅僅是危險因素。

心源性猝死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

1.年齡。 年齡是心源性猝死首要危險因素, 隨著年齡增加, 猝死發生率急劇升高。

2.結構性心臟病。 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是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危險因素。 冠心病患者發生猝死的風險增加2.8?5.3倍, 心力衰竭增加2.6?6.2倍, 心肌梗塞後風險增加4?10倍, 尤其是心梗發生後的第一個月內。

對於年輕人來說, 最主要的是肥厚性心肌病。

3.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 整體上, 心源性猝死者約80%患有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約50%機會以猝死的形式結束生命。

因此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就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這主要包括, 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肥胖和吸煙。

4.功能性心臟病

有少數心源性猝死的年輕人可以發現存在心肌電生理功能異常。 雖然, 是不是採取心電圖進行猝死風險篩查方面還存在爭議, 但是, 在標準12導聯心電圖上測量心率、QRS時限、QT間期和早期複極的確可以作為評估風險的危險因素。

另有約5%心源性猝死找不到存在心臟病的證據

5.飲食營養因素。 某些飲食或營養因數在心願性猝死發生中存在一定意義。 比如, n-3多不飽和脂肪酸、酒精、鎂等。

沒有證據證明本新聞中被作為原因的飽食還是空腹是心願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心源性猝死的觸發因素

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還可能與其他一些因素存在相關性。 這些因素連危險因素都算不上, 只能算是可能的觸發因素。 包括:

1. 時間週期性因素。研究發現,心源性猝死具有一定的晝夜節律性,高峰常發生在上午6點到中午12點。而且,上午的這種高峰可以被心得安等β-受體阻滯劑所預防,說明是上午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有關。

季節週期方面,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發生高峰時期。

另外還發現,心跳驟停還與星期週期有關,週一最高,週末最低。這可能與人們每週不同時間的情緒變化有關。

2.體力活動。中等量體力活動降低心臟病事件和心源性猝死風險。但是,劇烈運動似乎對心跳驟停具有一定的觸發效應,尤其是在男性。

這也是有人主張對於參加劇烈,尤其是競技性運動的運動員進行危險因素評估的原因。

3.心理因素。大量研究發現,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抑鬱、焦慮、孤獨和心理壓力都與心源性猝死風險增加有關。

尤其是像遭受地震或戰爭等災害,配偶死亡和失業等強烈壓力衝擊,心源性猝死風險都顯著升高。

民間說的“氣死人”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4.遺傳因素。一些與心源性猝死發生相關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遺傳傾向。

另外,心源性猝死也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面對猝死,我們能做什麼?

綜上分析,新聞中石姓廣西女子的死亡不過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眾多心源性猝死事件中的一例,與空腹十幾個小時完全無關。

相反,從有限的公開信息看,該女子較為肥胖,存在高血壓病史,這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而事件發生在冬季和上午10點,也是心源性猝死容易發生的危險時間。

拋開該具體事件,人們更關心的是我們怎麼做才最大限度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

從上述分析來看,心源性猝死相關的多數危險因素和觸發因素都是無法消除和完全避免。比如,遺傳性疾病,祖宗並非自己可以選擇的;比如,發生時間的危險性,我們不能跳過冬季和上午的時間;再比如,情緒和壓力因素,我們不可能擺脫七情六欲,創傷性應激事件也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甚至,體力活動都是生命的最基本活,伴行我們的一生。

因此,我們能做的,幾乎只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具體的措施也都是老生常談,就是針對性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控制高血壓

控制高膽固醇血症

控制糖尿病

控制腎功能不全

預防和控制肥胖,保持健康的體重

積極的體力活動

保持健康飲食

戒煙。

1. 時間週期性因素。研究發現,心源性猝死具有一定的晝夜節律性,高峰常發生在上午6點到中午12點。而且,上午的這種高峰可以被心得安等β-受體阻滯劑所預防,說明是上午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有關。

季節週期方面,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發生高峰時期。

另外還發現,心跳驟停還與星期週期有關,週一最高,週末最低。這可能與人們每週不同時間的情緒變化有關。

2.體力活動。中等量體力活動降低心臟病事件和心源性猝死風險。但是,劇烈運動似乎對心跳驟停具有一定的觸發效應,尤其是在男性。

這也是有人主張對於參加劇烈,尤其是競技性運動的運動員進行危險因素評估的原因。

3.心理因素。大量研究發現,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抑鬱、焦慮、孤獨和心理壓力都與心源性猝死風險增加有關。

尤其是像遭受地震或戰爭等災害,配偶死亡和失業等強烈壓力衝擊,心源性猝死風險都顯著升高。

民間說的“氣死人”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4.遺傳因素。一些與心源性猝死發生相關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遺傳傾向。

另外,心源性猝死也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面對猝死,我們能做什麼?

綜上分析,新聞中石姓廣西女子的死亡不過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眾多心源性猝死事件中的一例,與空腹十幾個小時完全無關。

相反,從有限的公開信息看,該女子較為肥胖,存在高血壓病史,這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而事件發生在冬季和上午10點,也是心源性猝死容易發生的危險時間。

拋開該具體事件,人們更關心的是我們怎麼做才最大限度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

從上述分析來看,心源性猝死相關的多數危險因素和觸發因素都是無法消除和完全避免。比如,遺傳性疾病,祖宗並非自己可以選擇的;比如,發生時間的危險性,我們不能跳過冬季和上午的時間;再比如,情緒和壓力因素,我們不可能擺脫七情六欲,創傷性應激事件也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甚至,體力活動都是生命的最基本活,伴行我們的一生。

因此,我們能做的,幾乎只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具體的措施也都是老生常談,就是針對性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控制高血壓

控制高膽固醇血症

控制糖尿病

控制腎功能不全

預防和控制肥胖,保持健康的體重

積極的體力活動

保持健康飲食

戒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