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可能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前段時間小編在頭條上面看見一個熱搜問題,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看了下麵的回答小編震驚了。

@ 喝渴渴喝

我小時候就很乖, 待在家不出去玩, 然後長大就廢了有社交恐懼症。 而且因為長期在家沒運動體型也胖。 所以說小孩小時候不要太乖等到了青春期就知道了。

@ 匿名

我就是在家長面前典型的乖乖女, 但是如果在學校就是別人會怕的女生, 而且一直自由切換, 搞得我現在都覺得自己有精神分裂。

@ lm1993

從上學開始, 我就明白我父母是普通平凡的人, 因此我不能給他們添麻煩, 即使被別人欺負也要忍著。

長大之後, 我好像對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說NO, 我怕別人不開心, 怕別人議論我。 可是自己卻越來越憂鬱, 才發現取悅了所有人, 到頭來最痛苦的是自己。

“你真乖!”

這句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 卻沒想到多年後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痛苦, 更有多少孩子可能被“乖”這個標籤綁架了一輩子, 深陷痛苦之中。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 長大後越容易痛苦呢?

“乖”的含義其實是“聽話、順從”。 當我們用“乖”來要求和評價孩子時, 其實透露出咱們中國教育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的一個特點, 那就是我們更希望培養出“聽話的人”。

西方教育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會更注重培養出一個“獨立的人”, 西方會更強調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人格,

強調人對自我的探究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試想當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被外界和自己評價為“乖”, 他被從小“調教”成一個“聽話的人”, 甚至在他還沒有意識去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 就被定義成一個符合家人、社會口味的人。 這對他的成長是多大的缺失和遺憾, 當有一天他突然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時, 那種為時已晚或者無力改變的痛苦將會一直折磨著他!

01

乖, 意味著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親子類綜藝節目有個孩子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圈粉無數的金句王“嗯哼”, 他十分地聰明但卻不討好大人。

“嗯哼和爸爸在逗小牛,

爸爸對嗯哼說:你問小牛, 你說, 小牛你是不是吃飽了呀?

嗯哼頓了一下說:它不會說話!”

其實很多小朋友並不是不知道小牛是不會說話的, 只是習慣於順從自己的爸爸媽媽, 所以當嗯哼說出真相的時候大家竟然覺得這個孩子智商超高, 而事實上他的爸爸媽媽顯然是更智慧的。

他的爸爸媽媽似乎更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並鼓勵他去探索事實真相, 而不是一味地用“乖”去糊弄和搪塞孩子。 這樣從小就有“質疑”心理的孩子, 其實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強。

獨立思考一方面體現在對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上, 一方面體現在解決問題上。 這兩種能力在孩子成年後都非常重要。 孩子成年後, 需要獨立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事務, 面臨越來越多工作和生活上的抉擇。

他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所及所不及、自己的的理想和目標,

選擇與自己匹配的工作、伴侶……如果他缺少獨立思考、做選擇、做判斷的能力, 他的內心就會更容易陷入到“我不知道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迷茫與糾結之痛。

02

乖, 意味著討好他人隱忍自己

沒有天生的“乖孩子”, 所謂的“乖孩子”, 要麼是總被大人要求“乖”, 要麼是大人習慣用“乖”來評價孩子。 當孩子被外界評價為“乖孩子”, 他也會漸漸把自己評價為“乖孩子”, 因為在孩子小時候, 尤其是6歲以前, 他對自己評價是以外界評價為基礎的。

當孩子成為了“乖孩子”, 他就會越來越聽話, 越來越習慣順從, 既不敢“不乖”, 也不能“不乖”, 因為“不乖”很可能意味著自己不再是個好孩子了,

意味著會失去父母、老師的愛與讚揚。

熱播劇《歡樂頌》中的關雎爾就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 她以“乖”作為生活工作社交上的最高準則。

一副清純可人的乖乖女形象示人, 從不麻煩別人, 甚至為了討好別人常常委屈自己。

工作上, 順從家人的安排, 進入一家大公司工作。 為了能順利轉正天天熬夜加班, 到了深夜躲在衛生間裡偷哭。

她崇拜安迪, 她也想變得更加優秀, 但事實上她從來沒有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以致於後來她的男朋友邀請她一起去美國的時候, 她到最後還在猶豫要不要勇敢地去突破現狀, 過一次自己想要的生活。

事實上, 她想, 非常想, 辭掉這枯燥無味的工作, 告別這一味求全的生活, 但是最終她都沒有勇氣去這樣做!

感情上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只是因為突然出現的師哥對她還不錯,她也不反感。進一步戀人未滿,退一步怕撕破關係。在感情中她從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她很被動,也不懂拒絕。

當家人給她介紹物件的時候,她竟然怕媽媽不開心一直委屈自己和那個男孩相親。

直到那個帶有“反叛”精神的搖滾青年的出現,她眼中一下子有了光,她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卻又嚮往的樣子。

她開始有了她第一次“夜不歸宿”。

第一次挑戰不一樣的穿衣風格。

第一次和提線20多年的媽媽吵翻,第一次出現了人生中的“叛逆期”。她的媽媽把這一切“突變”歸咎於她那個“不三不四”的男朋友身上,事實上是他拯救了她,他和其他的男生不一樣,他不是因為她乖才接近她,不是因為她適合做女朋友才喜歡她。

其實他更像是關雎爾內心的一把鏡子,照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她不想再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委曲求全地迎合他人、妥協和討好,隱忍自己的需要與感受。

事實上如果隱忍成為常態,內心的需要長期被壓抑,她的內心會更容易陷入到“我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無奈與悔恨之痛。

03

願每個孩子都有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記得杜江曾經有句話讓人印象很深刻:“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最後一期杜江深情讀詩,感動所有人

而節目的最後一期中,杜江有提到自己父親對他一直很嚴厲,所以再讀他的這句話,覺得充滿了他對自己父輩教育的反思。杜江一直都在努力做一個聰明的好爸爸,給孩子更自由的教育。

明智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是從內心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孩子身上有了你的遺傳基因就可以對他隨心所欲。其實,孩子只是在年幼時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你不過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而已。只有內心不把孩子狹隘地當成附屬品,你才會尊重和寬容他,你的愛才是大愛!

當心中擁有這樣的一份愛時,你就會給孩子生長的自由,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但是最終她都沒有勇氣去這樣做!

感情上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只是因為突然出現的師哥對她還不錯,她也不反感。進一步戀人未滿,退一步怕撕破關係。在感情中她從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她很被動,也不懂拒絕。

當家人給她介紹物件的時候,她竟然怕媽媽不開心一直委屈自己和那個男孩相親。

直到那個帶有“反叛”精神的搖滾青年的出現,她眼中一下子有了光,她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卻又嚮往的樣子。

她開始有了她第一次“夜不歸宿”。

第一次挑戰不一樣的穿衣風格。

第一次和提線20多年的媽媽吵翻,第一次出現了人生中的“叛逆期”。她的媽媽把這一切“突變”歸咎於她那個“不三不四”的男朋友身上,事實上是他拯救了她,他和其他的男生不一樣,他不是因為她乖才接近她,不是因為她適合做女朋友才喜歡她。

其實他更像是關雎爾內心的一把鏡子,照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她不想再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委曲求全地迎合他人、妥協和討好,隱忍自己的需要與感受。

事實上如果隱忍成為常態,內心的需要長期被壓抑,她的內心會更容易陷入到“我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無奈與悔恨之痛。

03

願每個孩子都有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記得杜江曾經有句話讓人印象很深刻:“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最後一期杜江深情讀詩,感動所有人

而節目的最後一期中,杜江有提到自己父親對他一直很嚴厲,所以再讀他的這句話,覺得充滿了他對自己父輩教育的反思。杜江一直都在努力做一個聰明的好爸爸,給孩子更自由的教育。

明智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是從內心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孩子身上有了你的遺傳基因就可以對他隨心所欲。其實,孩子只是在年幼時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你不過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而已。只有內心不把孩子狹隘地當成附屬品,你才會尊重和寬容他,你的愛才是大愛!

當心中擁有這樣的一份愛時,你就會給孩子生長的自由,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